很久之前的笔记,忘记摘自哪里了。里面的内容给我一些启发分享一些学习
两类才能:街头智慧和科学方法
一类是没有上过多少学,读过多少书,但却能把一件事或一个企业经营的很好,你问他怎么做到的,他们一般没办法说出来个一二三,只能大概告诉你一些做事或做人的心法(不见得多聪明,但悟性很高)
一类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做事情拥有一套完整科学方法的人,你问他怎么做出来的,他能给你逐一剖析,一二三步骤是什么,系统而缜密。
俗称野路子&学院派
归纳法和演绎法
认知事物和思考有两个基本的逻辑法则: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
元认知
知识广义上来讲可以分为五类:数据、信息、知识、才能和智慧。数据经过整理变成信息,信息能解决某个问题就是知识,知识通过反复实践形成才能,才能融会贯通就是智慧。才能和智慧就属于元认知。
从知识到知识体系的构建就是元认知的构建。
为什么要构建知识体系
任何学习都是在增强人的可控能力
评判一个人是否厉害,大家当时的判断标准就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的输出
为什么要构建知识体系?我们都想成为厉害的人。怎么成为厉害的人?厉害的人就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质量的输出。
所以,构建知识体系是为了稳定高效的解决问题。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目标:知识架构是达成目标的一种路径
先人生规划,再有清晰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就需要搭建相应的知识架构,所以知识架构是达成目标的一种路径。
为了实现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进军哪些专业领域,在这些专业领域里,怎么分门别类的学习,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怎么获取知识,怎么吸收知识,怎么吸收,怎么输出,一切围绕这目标就会非常清晰,避免做无用功。
2、获取:上网搜、找人问、翻书看
自己做
实践是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对知识的最大尊重
3、提炼:剔除无用、理清逻辑、知识模块化
剔除无用:高效认识会有意的屏蔽一些信息,而且一般牛人大脑过滤、筛选信息的能力要比其他人强。删减提炼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找到重点,二是便于记忆。
理清逻辑:经常对内容的逻辑关系做梳理,主次做划分和标记,这样看起来
知识模块化:找到底层理论,把所有现象层面的问题解决掉。所以要对知识进行模块化,最好的方式是用思维导图把这些底层理论或方法论整理出来,形成一个有一个的知识模块。
4、输出:强化认知、关联重构
强化认知:你不可能从思维养成一种实践习惯,而只能从不断实践中养成一种思维模式。知识也一样,要输出才行,也就是分享、交流和实践,不然就是死知识,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中国的大学教育之所以和职场脱节,就在于它是一种“从理论出发有道理论为止”的游乐场模式。
关联重构:知识不是简单的堆积,而在于制造关联,不然无法构成体系。“天下知识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5、聚合:分类、分解、再聚合、建立秩序和体系
知识的分解和再聚合是从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迭代过程
同一领域的知识模块归类组合到一起会形成一套知识体系,而要将多个知识体系最终融会贯通起来则必须通过大量的时间。这是因为知识体系的建立由实践和问题驱动,问题和实践能够分解离散原来知识模块中的点,这些点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不断进行重构,然后再通过总结和归纳来思考如何从底向上抽象形成某一个领域的完整知识体系。

新手最好先从实践和解决问题入手构建知识模块。
科学和哲学是获得元认知的两个主要来源,所以想获得元认知最好还是看一些学术著作
6、扩充:构建知识边界之外的系统思维
多和自己成长环境不同的人接触,多听一些和自己截然不同的想法,并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理解这些事情,是建立一个优秀系统思维和价值观比较好的途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