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常说,打开门来就要面临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张罗一天的生计。但是,老话里还落了一件事,那就是说。
现在社会,出门在外,常说要有情商,要懂得如何说话,说话是一门学问。不会说话就证明,你这人的情商低,说出来的话大家都不爱听。别人不爱听,就不愿再搭理你,次数多了,你也就开始慢慢不说话。我们常在纠结自己说话是不是不太得体,是不是太伤人,是不是显得太没有情商,而没去想过去寻一个跟自己说得来的人说话。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杨百顺为寻一个能说得着的人,走出延津。不是不爱说话,而是没有说得着的人,他与吴香香说不着,却和巧玲说得着;吴香香和杨百顺说不着,却和老高说得着。牛爱国与庞丽娜说不着,却和章楚红说得着;庞丽娜和牛爱国说不着,却和小蒋说得着;章楚红和李昆开始说得着,后面说不着。一切都与这个说得着有关,因为说不到一块,便只能自己憋着气,把不舒服全留给自己,但是最后老婆还是跑的跑,离的离。结婚也只为找一个说得着的人。
交朋友也是在找一个说得着的。和朋友说不到一块,再怎么使劲也无法走入他的世界。看似两人天天待一块,实际上却是只知道对方名字的陌生人。为了和朋友对上话,就像吴摩西顺着吴香香,牛爱国顺着庞丽娜,尽找好话说,把不舒服留给自己,结果不仅自己不得劲最后还是得掰。我们就像吴摩西和牛爱国一样,都在寻找一个说得着的朋友。
并不是不爱说,只是没有说得着的。中国人打开家门的那一刻起,就避免不了和人打交道,说也是寻常百姓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怎么说,和谁说,说什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一门学问。往往人们常说:你这人厉害,很会说话。说话也成了一个人的资本和优势。老人常说,人张一张嘴,除了拿来吃饭就是用来说话,没个知己的人一起说话,这张嘴就只有吃饭的用处。
中国人一辈子都在找个说得着的人,即使两人有着血缘关系,但是说话说不到一块,也是不亲。然而,哪怕对方是陌生人,说得着那也是知己。说这件事儿啊,困扰了中国人一生,与其让自己别扭,不如去寻个说得着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