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橙子学院-30天专注橙长计划
#30天专注橙长计划#day24-心理学与生活

#30天专注橙长计划#day24-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 逍遥的小鱼 | 来源:发表于2016-11-10 22:40 被阅读15次
    #30天专注橙长计划#day24-心理学与生活

    第十章第五节 2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化(socialization):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模式、价值、标准、技巧、态度和动机被塑造符合特定社会认同的要求。家庭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化塑造者和调节者。

    (1)依恋

      依恋(attachment):社会性发展始于的婴儿与父母或其他主要看护人建立起来的强烈的、紧密的、持久的社会——情感联系。

      John Bowlby认为,婴儿会与那些对他的信号进行持续和适当反应的人形成依恋。

      某些物种的幼儿第一次看到或者听到的移动物体自动地产生印刻。在发展的一个关键时刻,迅速发生,而且很难被修改。比如一些鸟类。

      Mary Ainsworth及其同事发明的陌生情境试验是被最广泛使用的测评依恋的方法之一。

      依恋的三个基本类型(Ainsworth et al.. 1978):

      安全依恋型:儿童在母亲离开房间时显得忧伤;在母亲回来后要寻求亲近、安慰和接触;然后慢慢地又去游戏。

      不安全依恋—回避型:儿童显得冷淡,可能在母亲返回后主动躲开或忽视她。

      不安全依恋—矛盾型:儿童在母亲离开后变得极为不安和焦虑;在母亲返回后也不能安静下来,对母亲表现出生气和抵制,但同时又表现出接触的需要。

      在15个月时是安全依恋型的儿童比那些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在学校里更受欢迎,更少经历社会性焦虑。

    (2)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s)和教养行为

    * 权威型(民主型)父母对儿童提出合适的要求,但他们也对儿童做出反应。这种权威型方式最可能在父母与儿童之间培养出有效的联系。

    * 专制型:父母严格训练,但很少注意儿童的自主性。

    * 放任型:父母有响应,但不能帮助儿童学习生活必要的社会规则。

    * 忽视型:父母既不管制也不对儿童的独特性产生响应。

      教养行为产生于对不同目标的反应。

    (3)接触性安慰和社会经验

      依恋的碗柜理论:婴儿依恋父母是因为父母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物质需要——食物,有充足的食物,儿童就会健康成长。

      哈里·哈洛(Harry Harlow,1965)婴儿可能会依恋那些给他们接触安慰(contact comfort)的人。

      智力发展得益于更大范围的教育和游戏活动;社会性发展得益于比在家里更多样的社会交往。

    (4)剥夺

      缺少紧密的和充满爱意的关系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甚至生存,消极的环境也对社会性发展有影响。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1928)和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938),认为风暴和压力理论并不适用于很多非西方文化。很少有青少年会有所谓的内心动荡和非理性的行为。但那些有适应不良问题的青少年在成人期很可能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

      青少年问题不能用“风暴和压力”的神话来错误地解释。

    (5)社会关系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青少年逐渐确定他们发展中的身份的社会因素,决定他们要成为哪种类型的人,以及要发展哪种关系。

      由于同伴成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结果在12~13岁时对同伴价值和行为(就是父母所担心的同伴压力)的顺从达到了极点。

      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仍然集中在建立一个独特身份的意愿上。

      抱负是指假如男孩在长大后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任何工作”,他们会选择什么工作;目标是指男孩觉得他们长大后“可能会得到的”工作。

      儿童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目标的影响,他们对他们在学校里能读到什么程度的信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天专注橙长计划#day24-心理学与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nx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