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学中”。
前几天问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听说你们班要评学霸和学渣了,你觉得自己是学霸还是学渣啊?
孩子略显懵懂的说,我应该是“学中”吧。
“学中”,这个词闻所未闻,但又如此的合理。还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创造的。
其实孩子心里挺想当学霸,可能对自己的实力评估不是特别有信心,但又不想做学渣。所以“学中”就这么出来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还算是一件相对公平的事业,每年高考后,各省市文科状元,理科状元的新闻铺天盖地,这群学霸霸占了人们很长时间的聊天话题。
相比于学霸,学渣的待遇就没那么好了,在传统观念里面,好好读书,然后考个好大学,将来出人头地仍然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学渣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调皮捣蛋,拖班级后腿,让老师感到头疼。
那么在老师眼里哪一类孩子会受到特别关注呢?
学霸排第一,应该没有疑问。老师会重点关注,让学霸成绩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学霸基本能作为各科老师的荣誉担当,甚至可以作为班级的荣誉担当。学习成绩好,将来有出息的可能性就大,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荣耀。(万一将来可能会成为自己领导呢,哈哈哈)
排第二是是“学中”?并不是,排第二的必是学渣。跟学霸相比,学渣学习成绩不好,给班级减分,还可能因为调皮捣蛋而招惹麻烦,老师也会跟着提心吊胆,所以学渣也是老师要重点关注的。
“学中”,表现不好不坏,成绩不上不下,成绩虽然赶不上学霸,但又比学渣让人省心。所以学中应该是在学生时代存在感相对较弱的。
在学习生活中,虽然大家起步相同,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总会有人在偷偷努力,这就造就了学霸学中和学渣,这只是阶段性的,学霸也不一定全都成才,学渣同样有建功立业的典范,我当过学霸,也当过学中,存在感确实不一样,但不影响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