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你好,李焕英》感动了整个牛年的春节,把观众带回到了八十年代,那个年代有诗,有理想,有激情,有任何物质无法替予的简单而纯粹的幸福。大家可以从电影里看到自己,也看到少女时代的母亲。
![](https://img.haomeiwen.com/i6869149/1c345d2f6e28b523.jpg)
1981年,是李焕英的少女时代,纯粹、真挚、质朴、善良,那是个让60后书写青春和热血、让70后懵懂萌芽的年代。
主人公贾晓玲在母亲车祸危殆时穿越到了八十年代,一帧帧影像带我们回顾了那一代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美好华年,那是千千万万个年过半百的“李焕英”曾经为之奋斗的年代啊!
1981年,物质匮乏,却又极易获得满足和幸福。一件衣裳可以新三年,一根5分钱的冰棍便让快乐变得畅快淋漓。凭粮票换购粮食,凭棉票购买布料,凭肉票方能吃上猪肉......笨重的黑白电视是个稀罕物,得凭电视票......记忆之门随着电影开启。
![](https://img.haomeiwen.com/i6869149/76338a837b110a19.jpg)
1981年,贾晓玲尚未出生,穿越让她邂逅了少女时代的母亲李焕英,她助力母亲抢购黑白电视机,让母亲成了化工厂里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工人......电视机成了街坊邻里、工友熟人可以共享的资源,粗粗的竹杆竖起的何止是高高的天线?它更是一代人对精神物质的渴望和追求。
电视机的小小屏幕,拉近了左邻右里之间的距离。夜幕下,大家搬来板凳围坐在某一家的屋堂外,男女老少全神贯注地盯着时不时闪着雪花的屏幕,观众们是陈家儿、李家女、张家媳、王家叔、钱家婶......那是一个没有隔阂的年代。
![](https://img.haomeiwen.com/i6869149/f26581ecfdb6f3c4.jpg)
李焕英的电视机,第一次竖杆开播便是中国女排,那是八十年代固有的影像,是一代人固有的集体经历和记忆。我们在那个年代追过星,中国女排是全民偶像,街头巷尾讨论着女排,电台广播里播着女排,我们读书的课室里也总贴着女排为国争光的画像。
那时候,童年的你或少年的你,曾经围在谁家的门前为女排喝彩?今天,年过半百的你有没有从李焕英的人际圈里看到当年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6869149/715415c9f2e73832.jpg)
当年,我们热追港剧,在街头巷尾传唱着不朽名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又有多少个你我操着“沈光林”式的夹生粤语把歌儿吼得热血沸腾?
1981年的李焕英美丽动人,一颦一笑充满了怀旧的质感却又不失俏丽的气息:的确凉白底碎花衬衫,配束腰长裙子,轻盈飘逸;白底淡雅的碎花连衣裙,简洁靓丽;亮相在电影院时那套红格仔连衣裙,更俏丽迷人......那曾是千万少女梦寐以求的新潮衣饰啊!当年,我们也曾梳着乌亮的麻花辫,也曾娉娉婷婷娥娜动人,也曾惊艳了时光。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在时光的消逝中,李焕英从青涩的少女变成少妇,再变成贾晓玲从记事起“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形象”。这都是60后70后女性真实的写照——为家庭和子女倾尽全部,唯独忘记爱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6869149/4716f6c36f02feca.jpg)
李焕英为了爱情,放弃“富二代”厂长儿子的追求,铅华褪尽,为女儿褪去个性,活成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形象。贾晓玲希望通过自己的干扰,改写母亲的一生——即使这种改写会使自己无法出生。贾晓玲不了解母亲其实并不后悔所选择的道路和婚姻。穿越让贾晓玲看到了母爱无私的舍予——漫天飞雪,贾晓玲目送着母亲上了客车,而实际上,李焕英为了省钱,在客车启动前便退票徒步消失在茫茫飘雪中。这一幕感人肺腑,不正是自己母亲的真实缩影吗?——再苦只苦自己,决不委屈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6869149/fc10ee4cb764449a.jpg)
有观众从电影里以“贾晓玲的视觉”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也有观众从电影里以“李焕英的身份”看到了自己经历过的大半生。
如果你是“贾晓玲”,请对母亲好一点吧,她正一点点地迈向垂暮,别让人生留有遗憾和愧疚。如果你是“李焕英”,也请对自己好一点吧,自己好,儿女们才会更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6869149/1c98a8f0f0d9463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