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剧《纸牌屋》里的下木总统和《欢乐颂》里的邱莹莹在一起,这样不在一个段位和水平线上的两个人在一起除了痛苦一定是毫无幸福可言。
假若莱蒙托夫尚在,那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就显得多余了。——列夫托尔斯泰。大文豪如此夸奖本书的作者,可见莱蒙托夫非凡的写作实力,笔者抱着怀疑的目的下开始阅读,合上最后一页时候觉得托老并不是无限拔高这个作家,莱的出名是实至名归。
本书虽然称为长篇小说,在动辄五百页以上的俄国小说前面,区区151页的厚度只能被称为短篇小说。如此短的篇幅里作者字字珠玑,构思巧妙,情节别出心裁,阅读体验犹如看一场精彩的文艺剧情片。令人惊讶的是在成书于19世纪的小说结构非常有前瞻性开创性的采用“圆环”结构,时间空间转换,多重人物叙述,开篇与结尾的时间线和故事线能完美衔接上,放弃了早期小说里采用的线性故事结构。甚至昆汀的电影《低俗小说》多个独立故事叙述方式以及剧情结构也是受到这本小说的影响。《当》除了结构精妙在,在现实主义风格以及“多余人”描写上也是非常出名,这一方面已经评论家讲的很多了,作为普通读者也不想感受沉重的话题,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小说男主毕巧林的爱情故事。
毕巧林生活在现代那么就是高加帅版的王思聪和宁泽涛身体素质,结合高智商的一个人,优秀的条件并未带给他精神世界的满足,在情感上随意追逐也成了调节他无聊生活的一个方法。
他第一次见到高加索乡下姑娘贝拉一双能看到灵魂深处像山羚羊一般的黑眼睛时候,以为是命运之神对他大发慈悲,由此不择手段展开对姑娘热烈的追求。买通她的弟弟把她绑架到军营里关起来,姑娘受到惊吓在她传统观念里她是已经成为了他的奴隶,他也并不强迫贝拉,利用自己关系托人给她买各种时尚的波斯花布,这样的攻势下姑娘对她亲切一些,于是毕巧林用他最后一招欲擒故纵假意要离开她远赴战争,姑娘毫无悬念的接受了他。
他略施小计就得到了姑娘,两个人并没有在精神境界的沟通交流,让他觉得“蛮女的单纯无知也跟贵族女子的卖弄风情一样使人讨厌。我可以为她献出生命,不过我跟她在一起感到苦闷……”毕巧林开始不断的出去打猎以逃避这样的感情,拉贝最终死于意外,他也没有多伤心,最后还笑了一下。
接着书里开始第二段故事,梅丽公爵小姐是有着天鹅绒一般的眼睛高傲的一个小姐,毕巧林为了能和以前的情人约会于不被人怀疑开始追求她,在这样的“老司机”毫无新意却很有诱惑力的手段前面,情窦初开的姑娘是没有一点丝毫抵抗力,梅丽不可自拔的爱上了她,当她问他“你爱我吗”毕冷静并残忍的说“我不爱您”。
别人要是处在毕巧林的位置上,早就把自己的心和命运都奉献给小姐了,但是如果让他结婚,意为着束缚,不能使他的心热起来。这么不负责任的耍弄对她打击太大了,梅丽在病榻上对他说了一声“我恨您……”他给她鞠了个躬就走了来到了故事开头的要塞。
毕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就可以享受到一切可以用金钱买到的快乐,上流社会的爱情并不能使他满足,反而使他空虚……他开始做学问读书,直到他发现高高在上、荣华富贵的人都是不学无术八面玲珑的人,这又让他感到苦闷,于是选择参军,甚至死神擦身而过也不能让他感到满足……因此得到这两个姑娘的爱情只是意味着两个人可以在一起,可以结婚,但是在精神领域没有给毕巧林带来启发思考,也没有引领他走出那种困境,所以类似的爱情对于他来说只是隔靴搔痒而已,毕在说假如姑娘不那么好追求,同样的方法来对付毕,或许能激发他的求胜心,纵然姑娘对他好感故意落入他的套路,那对于两个人来说也是毫无益处的,毕要想幸福,只有找到能把握到他的心结并有不亚于他手段的姑娘才行。
全书中只有薇拉勉强能握住毕的“七寸”。毕听到她的相貌他就伤感起来,心里阵阵酸楚,而见到的时候是很久不曾有过浑身血管颤动的感觉。薇拉已经嫁给了有钱的残废老男人,这一次的重逢她们没有海誓山盟,她也没问爱没爱过别人的问题,很快的就要各自分手,对她的怀念也牢牢的留在心里。他能操纵很多姑娘的意志和心是在于他从来不把什么看得太重,而姑娘却害怕他跑掉,也只有薇拉不俯首帖耳,所以毕巧林也是最在乎她。
薇拉走了之后毕巧林发疯似的策马奔跑直到马跑断气,摔倒在地上哭泣的如同孩子一样,之前的那种冷静刚强烟一样的消失了,一直走到凌晨五点……
薇拉在感情处理手段上和毕巧林旗鼓相当,也是留在他心里的唯一的一个女人,遗憾的是仍然未能在精神世界领域和他一起成长,用文学评论家的话说是时代的局限性。至于拉贝、梅丽是遇人不淑,在一小段的情感生活中没有谁能比毕做的更好,也没有谁比他更有魅力,在由无数小段构成的生活中这样的小技巧一点用都没有,薇拉是想明白了最后选择了那个丈夫。
最后还想说一下莱蒙托夫,二十七岁之前既写下见解深刻的文章,可惜和普希金一样,过早的死于决斗,战斗种族的“名号”真是颇有历史渊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