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在宋朝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诗人,他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儒,从乌台诗案以后,他被贬到了黄州,写下了一首首回,朝廷帮助皇上治理政务,完成他的志向的诗。可是后来慢慢的,他的诗再也不会提朝廷皇上,一个月的政务的事情,而是偏向于道家,就比如说苏东坡所写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就是临江仙中的一句话,但是就是最后并没有像到家一样真正的逍遥自在的生活,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临江仙中苏东坡讲到,在晚上的时候,夜深人静,苏东坡喝了许多酒,在回家的时候已经三更天了,家里的仆人和家人,睡觉的声音也如雷呜,苏东坡敲门,可是他们都没有回应。于是他便站在长江边上,依靠着拐杖听着江声。
如果是一般的人,敲家里的门,却没有答应他或者给他开门,那么他一定会很着急,并且有些急躁和生气,可是苏东坡便直接到长江边上一着拐杖听江声去了。但是苏东坡听的仅仅是长江流动的声音吗?其实并不是他已转身让自己在跟宇宙苍穹,在跟大自然对话。并不仅仅是在跟长江那些声音对话。所以看上去在表面上是非常的安静的一天晚上,但是就在这么安静的一天晚上,苏东坡自己的内心是非常热烈的。那么除了大自然的声音苏东坡还在听什么呢?其实还有他自己的内心的声音,也就是他自己来源于灵魂深处深处的声音。那么这个灵魂深处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
带着这个问题,苏东坡又说,好像身体不属于他了,好像他原来做的事都是有些营营,就可以说明他此时此刻他去实现他政治理想的信心已经有些摇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摇摆呢?其实是因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当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问题出现的非常严重,所以他的内心不是特别的平静。所以后来他就写到他把营营那些事情给忘掉。他要回归自然,他要活出他自己的生活。
孔子是开创儒家的第一人,但在他那个时候没人会了解他,所有人都在嘲笑他,嘲讽他,而面对这个时刻,孔子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由也。
李白也曾说过: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连杜甫也曾经说过: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陶渊明也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四个人写的话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归隐成为道家。可是在这四句当中可以分为两类,像孔子,杜甫和李白所讲的是在人生受到挫折之时,不称意的时候他们便归隐。唯有陶渊明是自愿的归隐,他这一生生来虽然没有遇到任何挫折,可是他仍然选择道家的归隐。孔子,李白和杜甫是儒家,可是他们都说了他们要归隐,但是最终他们并没有归隐,他们并没有做到他们在诗中所讲的那样,那么儒家可以被舍弃掉的是什么?不能被舍弃掉的又是什么呢?为什么他们都说着自己要归隐却做不到呢?
其实真正的大儒做官并不是为了名利,他们可以舍弃掉民生,利益和一切的功德,但是他们唯独不能舍弃掉的,也舍弃不掉的便是仁心,就是那个唯独儒家中的大儒才会有的仁心,唉,就是因为他们舍弃不掉儒家才会有的仁心,所以他们没办法归隐山林,不管百姓,不管朝廷上的事情和皇上。而道家之所以可以归隐山林,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儒家的那个仁心,他们不需要仁心外推,他们也不知道有的仁心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他们可以想归隐就归隐,就像陶渊明一样,远离尘市。可是儒家却不能,有的大乳有可能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这样的姿态在尘市里生活。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苏轼到最后,虽然在诗中多次写到他要归隐,他要像尘家一样脱离尘市,可是他最终并没有做到,这是因为他舍弃不掉的儒家所具有的那个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