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白云苍狗,华服褪去,步入凡尘。
毕业的气息再次奇袭朋友圈,满屏望去,尽是打包的行李,毕业的欢笑,以及远去的身影。
学生一词已不再是我们的保护色,触景生情,恍惚间,毕业,已经一度春秋。
涉世不深,感慨不浅。终是一个周年,胡乱写些零散。
专业技能的提升,并不值得纪念和宣扬,因为专业技能是工作使然。
不管是去国企还是互联网,亦或是外企,你都应该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做好本职工作。
如若没有,那是你的失职,需要耐心思考,是否适合当前工作,及时止损,亦或更加勤奋。
如若感到明显提升,可以小酌一杯,感谢自己,没有敷衍工作,没有欺骗东家。
世间百业,各有千秋,专业技能提升之法,并非本文要术之意,自行百度从入门到放弃系列。
我最想分享的,是一年内所收获到的软实力。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工作一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读书。
很荒谬吧。从小学到研究生,读了十几年的书,难道还不会读书?
是啊,读了好几年的书,哪本书不是被动读的?我想说的是,工作之后,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网络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养成了有事百度一下的习惯。
百度就能找到答案,而且答案还很详细,何必再去浪费时间读书?
其实不然,网络搜索,更多的是获取一个即刻的答案。而读书是去寻找一个未来的答案。
最简单的例子,我们不是只有亲自去买菜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数学加减法。
第二,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眼界,弥补自己的未知领域,填充自己的知识盲区。
第三,读书是为了学习一种方法,学习前人的经验。
事必躬亲是一种成长,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世间百态,我们不可能每件事都去尝试一下,对人的一生有重大影响的选择就那么几次,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去书写自己的人生,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里,极度地想推荐一下自己一年来在读的两本书。
一本是吴军写的《浪潮之巅》,另一本是史蒂芬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浪潮之巅》讲述了硅谷传奇。
作为一个身在互联网工作的人,有必要去了解一下硅谷的传奇故事,了解硅谷传奇企业的兴与衰。
这本书不仅介绍了传奇企业的历程,还站在整体的格局上对企业进行总结提炼,正所谓,兴有兴的门路,衰有衰的规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听上去仿佛是一本鸡汤,但我要正名一下,这本书并不是鸡汤文。
鸡汤文是精神鼓励法,而本书讲的习惯之道,养成习惯的具体做法以及如何去做好这七个习惯。
七个习惯是层次递进的习惯,这本书不必一口气读完,在每个阶段去熟悉每个习惯。
另外,读书不可心急。我有时候就会想,怎么这么久了,还没有把这本书读完。
掌握精髓,吸收精华,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读书之道。
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我上学时从来不履行,
很多同学都有精致的笔记本来记录课堂笔记,我顶多就是在书的相应位置记录一下,
虽然当时我不喜欢记笔记,但是我很佩服那些笔记记的很漂亮的同学,
期末考试的时候,也会借人家的笔记去学习,但是自己还是对记笔记比较抵触。
“好记性不如烂键盘”,是我一年内的感慨。
网络查找的文章,对知识的讲解往往比较片面,尤其是简书或者CSDN上面,都是作者自己的思考或者总结,
不全面,也不整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梳理成自己的笔记,等看到不同的理解或者补充时,
添加到自己的笔记中,绘制自己的思维脑图,完善属于自己的技术栈。
养成做总结的好习惯
“不怕你叫,不怕你闹,就怕你钉我的周报”。
这是阿里员工在年会上改编的《一次就好》中的一句歌词。
工作之后,我们都会写周报。不太了解阿里的周报,但我很庆幸我司的周报。
我没有把它当成一种形式,一种负担,一种烦恼,而是当成一种总结,对自己一周工作的总结。
总结会让你更熟悉最近的工作进展,整天埋头工作,忙忙碌碌,仿佛无头苍蝇。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做自我总结,是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梳理当局者的工作,
总结近期的工作,对近期工作进行思考,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法,
未来是否可以做优化,以及当前工作是否有意义,还有未来的长远规划。
做一个“有灵魂”的打工仔。
江湖路远,山高水长,日出而作,带月而归,谁还不是赶路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