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教高级财务会计是教13级的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所以那一年备课花了很多时间,因为是本科,所以合并财务报表也要给学生讲。那一次教学真的是把自己教懂了,感动了自己至于有没有把学生教懂,那还是一个未知数。那一年学生印象很深的是李慧宁,有一次居然在地铁偶遇,她已经研究生毕业了。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总之收获特别大,也为后来考注会《会计》奠定了基础。后来辞职去了升达,又接了14级审计班的《高级财务会计》,短短升达半年的教学生涯,我感觉了升达学生考注会的热情。其中一个学生叫陈占举,自己在课下已经默默准备了好多注会的课程,还经常下课和我探讨。这位学生现在注会应该过了,在北京工作。房子就买在我工作的地方对面祥龙城。
我与李慧宁同学偶遇合影来到工贸马上接近6年,除了教《基础会计》、《统计学》、《CPA经济法》,教得做多的一门课就是《高级财务会计》,15.16,17,18级都是注会的教材,从19级开始换成了立信出版社《高级财务会计》。我教过的学生从15级到现在的20级一届也没有拉下。有时候在想,这门课在专科存在的意义到底大不大,学生听课的效果怎们样?我是不是应该因材施教?现状是学生的听课效果真的不怎么样,除了极少部分学生在认真听以外,大部分同学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的世界也许觉得初级通过更重要。有时,成绩感是不足的。但又不能放弃少部分学生。直到去年我发现我带过一个15级的学生通过注会专业阶段,我又有了信心。还是要给学生认真上,不论他们学多少,至少有个印象,奠定以后考注会的自信,也为本科学习奠定一个基础。遗憾的是合并财务报表却每年没有给学生讲到,一是受课时的影响,一是难度大。这样也让自己有了惰性,这部分的内容我已经也快忘却。
15级学生考过比我自己考过还开心活到老,学到老!在上这门课的过程中,也不只是炒现饭。几年来,准备变化特别大。有的准则有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比如前几年《金融资产》、《收入》。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需要重新投入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刚学完,《租赁》、《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又变化了。在去年给19级上课的时候,我才彻底把租赁准则弄懂,还不能说太透。《债务重组》由于从来没有给学生讲过,自己有个印象,但还不能完全懂。要想学会一个知识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去当老师去讲。这一点很多学生当过小老师也深有体会。也曾经尝试着让学生参与课堂,但积极性不高。除了讲课的学生收获大,其他学生基本听课效果差,老师还得在补充一遍。越来越对满堂灌的课堂失去了信心,那是自己的独角戏,还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做支撑。但又不知道如何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参与进来。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理想和现实的差别?由我被动地学变成我主动地学,内在动机如何激发,那又是何等的难?我并不怪学生,我知道整个课堂体制是有问题的,我的创新性也不够强。
今天我在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习题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好多盲点,自以为上了这么多遍,应该是游刃有余。事实上,我对新准则的理解还不够,比如运杂费,是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还是当期损益。教材同样的运杂费用了两种方法,前后矛盾。多项换多项,我今天在研究准则,发现换入资产的分配标准,是用公允价值还是用账面价值,我还存在疑惑,但今天上午我已经通过查阅准则,仔细去体会那段话,弄明白了。学知识过程,真的是需要下功夫,用心,专注。这是一种学习态度。当然,只学了知识,没有转化为能力,没有去应用,去解决问题,转换为智慧,这样的知识也是一种死知识,对我们也许只有世俗的意义,没有真正促进我们的成长。
做题发现问题居然写了一篇教学回顾和感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