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985名校毕业的你,总是难有成就感?

为什么985名校毕业的你,总是难有成就感?

作者: 婉妖 | 来源:发表于2016-11-04 21:10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一名非典型985毕业生的大学简史》,感慨“曾以为志向高洁不慕名利,不过是在父母学校的庇护下饱暖思文艺”,“天之骄子”毕业后即刻被现实窘境啪啪打脸的微信文章,在一小时内迅速蹿红,霸屏朋友圈。

    这让我突然领悟到:原来,近年来周围的同学、朋友们大量类似“感觉自己毕业后就废了”的低落情绪,并非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形成的小团体氛围,而是因为985高校毕业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集体“失落的一族”。

    可这件事情,乍看之下让人觉得吊诡。

    一来,经过严苛高考制度精粹提取的优质生源,接受中国学术界各大门派功力最为深厚的大师们传道解惑的系统教育熏陶,兼之最优良丰富的教育资源加持,毕业之日理应功成出山之时;二来,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那些985高校毕业的同学朋友们本身智识不凡暂且不表,三四年后基本都是在体制内外知名企业甚至世界500强单位就职,或者在自己感兴趣的新兴行业逐渐跻身业务骨干之列。

    所以,无论是大众预期还是事实呈现层面,这种“感觉不到进步和提升”、“没有长进”的论调似乎都站不住脚。

    那么,抛开以戏谑的方式刻意谦虚或显摆的个案,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集体性失落呢?

    一叶障目,焉识泰山?

    遥想当年,是高考让“985er”们横扫千军万马一战成名,中学时代自然值得这批人深切回首。可是在相当程度上,为高考而活的中学生涯不仅让这批人收获了光荣与梦想,同时还让其染上了“明确进退、精准对标”的固定思维模式。

    学习是一个自主完成的过程。

    通过日考、周考、月考等无数大大小小的考试,可以一次又一次明晰自己对各科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与尖子生的距离(顶级学霸会自责为什么这次没有甩开全校第二名50分),然后极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锁定赶超对象。目标实现与否,进步还是倒退,将在为期短暂的下一场考试中以分数和名次直白呈现。

    但是工作后的你我,进入了群体协作模式。

    自我的角色和手中的工作不过是公司获取经济效益程序中的漫长链条的小小一环。

    我们被一叶障目只顾着没完没了机械性地制报表、写邮件、改PPT、写文案、写代码、部门沟通协调,甚至是各种细碎的布草、核对数据、跑腿……很难看清这一环节的上下游是怎样的,对于整个链条起怎样的作用,最终会形成怎样的产物,也就无法明白这一小小环节的作用、目的和意义。

    虽然几乎所有公司都有KPI和各种形式的考核制度,但即便业绩不俗,能让自己感觉能力有所提升并拥有继续奋斗的动力的外在激励——加薪、升职、从边缘部门进入核心部门的机会毕竟罕见。一番努力得不到及时、明晰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提升的方向和动力缺位,自我实现的价值感也自然大打折扣。

    痛苦,源自静态单一维度的错误比较

    人说:“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可见,毕业后的“985er”感觉不到自身进步的缘由,也多从比较中来。

    人们总是对远在天边的人的成功司空见惯,却对近在眼前的人的发达难以释怀。能让“985er”多少感觉不适的,很多时候就是当年同学中的“学渣”(方便表述而已,不含任何贬义)的破茧成蝶。

    几年不见,小学班上的“活宝甲”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初中班上拖后腿的“臭美乙”各种名贵加身;那个每天吭哧吭哧学习却始终不见成绩上来,如今进入声名显赫的大公司等等,诸如此类。相比之下,“985er”理所当然羞愧难当。

    羞愧感强烈,是因为“反差巨大”。可事实上,这种反差中原本的“差距”真的存在吗?

    学生时代,所有人都活在一个“真空瓶”中,极为纯粹。

    一般情况下能获得存在感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班花班草,永远有收不完的情书;另一种就是后来成为“985er”这种成绩特别好的。哪怕他/她扮相邋遢、性格古怪、呆板无趣,还是有其他不招待见的毛病,只要是他/她是学霸,总能帅你一脸,收割全班师生的注目礼。

    可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呢?有多少人注意到他们身上的光芒呢?讲真,你可曾认真了解过那些成绩平平的同学?知道他们谁是个收藏癖,谁简笔画画得特别好,谁性格坚韧,谁总能逗人笑,谁对数字超敏感……

    “985er”习惯了同窗同僚之间有意无意的比较,却容易忽视了比较的参照系是否合理。

    学生时代看似“优越”,不过是以分数和排名形式呈现的智力(泛智力概念,包含理解力、学习力、记忆力、毅力、运气等)这一个维度的领先。

    可人是种复杂的生物,有着性格、爱憎、见识、情商、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等等无数个维度,而且人的成就也是由无数内外在因素综合造就。

    这些维度和因素又岂是能简单比较的?又何来别人翻天覆地、出人头地,自己沉沦不已呢?即便彼时别人在这些被忽略掉的维度上也不如你,那也只是暂时落后而已,为什么要以静态的目光攫住对他人的刻板印象也困住自身的发展呢?

    有光的地方,必有阴影

    “985er”极力回避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高门槛准入的名校教育,赋予了人精英意识,也让人滋长了强烈的虚荣心和分别心。

    “名校是国之重镇,是让人相信真理之所在”——高晓松在《奇葩说》里对“名校”的这句定义,其实也是全世界所有品质上乘的名校的立校之本和精神信条。

    大学四年,一定有至少一个人在至少一个场合向你明示或暗示过至少一次这样一句“治身格言”——“不要忘了你是X大人,走到哪里都不要辜负X大人的名分和天资!”

    久在高眼界、高格局浸淫之下,“985er”一方面有着更大的“改变”的雄心,有更严格的自我要求,会格外爱惜自己的羽毛。尤其是刚工作的头两年,干什么都如履薄冰、全力以赴。

    因为担心:做得好是理所应该,毕竟你是X大出来的;干得不好那就尴尬了,就这样儿的还是X大出来的?!高预期之下难以感知自己的成就。

    另外一方面,名校的巨大“光环”笼罩之下,容易让人产生自我认知失真,眼高手低。不愿不入眼的俗务缠身,不甘泯然于众。

    可是,长年专注于应试或学术的学习之中,除“智力”之外的其他维度上的能力难免不济,尤其是适应群体协作系统必备的情商、表达、沟通、交际、行动力等。

    哎,“出来混,终归是要还的……”

    造化不同,天分各异,功力有深有浅,但我始终相信功不唐捐。毕业后这些年那么多挣扎、尝试、改变、完善的努力,怎么会没有一个更好一点的自己?只是,可能难以得到反馈,可能弄错了参考系,可能还有那么一点矫情的认知。However,all's well that ends well.亲爱的,一起加油↖(^ω^)↗

    / 长按关注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985名校毕业的你,总是难有成就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uw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