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1136/7e04f316a9f91f78.jpg)
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
等工作人员之余,我们几个闲聊起来:
“昨晚雨下得不小,咱村地势最低的就是这儿,看,雨水又灌满院子了。”村里的一位大伯说道。
大伯的一番言语引起我对小学生活的回忆,此刻,我正站在西耳房门前,西耳房,曾经记录着我小学三年级之前的美好时光。
“是啊,我还记得呢。”我接着大伯的话感慨一番,“在这个教室上了三年学,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大雨之后,同学们拿着马勺、小盆等各色工具,清理灌进教室的雨水,那是我们最累也最快乐的时候,哈哈……”人到中年,工作、生活的负累,真的,我已经好久没有此刻这么放肆的笑过了。故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的确,这几年感触尤其颇深,拆迁之举,故乡旧貌已然不见踪影,但她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梦里,几年里,每次回村办事,遇见村里老人,我总要和他们唠唠嗑,虽然,唠嗑内容单一,言语苍白,但总会给我一种亲切与温暖,这是在其他环境里永远难有的体验。
“姐,咱村幼儿园就是这么小?”妹妹的一句问话把我拉回现实。幼儿园,小?记忆中,它很大呀。
我沿着东耳房向东走去,我上五年级时的教室呢?和东耳房挨着的三间房子,是我上五年级时的教室,每次回村办事,步履匆匆,我居然没发现,它居然已被拆了!
五年级时,周围几个村子的孩子都会集中到我们村来上学,所以,当时这个最大的房子成为历年五年级的教室,那时候,我除了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协助老师抄题,课余时间,我总会在黑板上抄数学应用题,个子矮小,踩着一个长条凳子,一黑板一黑板的抄,这也是五年级的生活留给我的最深的、单一的印象,至于多年后,小学同学聊起他们在没电的晚自习,用煤油灯炒豆子,用纸筒做手电,在谁的后背贴纸条,在谁的文具盒里放虫子……这些童年趣事我只能听听,跟着乐乐罢了。
现在,和东耳房做伴儿的也只有眼前这棵古老的、守护几辈水西人的银杏树了。
银杏树所在的院子,就是我们当时的幼儿园,只是格局有了变化,当年的大门不在了,眼前,院子被隔成两个空间,大班教室被一堵墙一扇门隔在了人们的视线之外,留下的只有当年小班门前的这棵银杏树。
银杏果,银杏叶,都是极好的药材。孩童时代,每到银杏果成熟的时候,老师就会带着我们捡拾银杏果,小小的手剥去果皮,把果子带回家放在炉子上焙,尽管小手被熏得臭臭的,也挡不住我们的热情。在那个物资缺乏,精神单纯的年代,我,我们,快乐着,成长着……
岁月,因情而丰盈。
老物件里有故事,老物件是一份情怀,老物件代表着新生。在被岁月淹没的老故事中,我们经历着,懂得着,感念着,幸福着……时光滴答滴答的走着,从来不曾回头,但总有一些东西浸染了斑驳的过去,将岁月的痕迹完美收藏,代替往日保留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