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940471/8226e8bcd5562587.jpg)
一、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二、译文
道是一种永恒的规律、规则。能顺乎自然,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不为。这样,“无为”就能产生比“有为”更好的结果。诸侯王若能坚守这个道理,万事万物、人民百姓,就能自我化育、自我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欲望、私心杂念膨胀时,得道的人将用朴实、厚道的理念来克制心中之贼。治理天下的人要做表率,少私寡欲,清静无为,天下自会安定。
三、解读
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常”,代表规律、规则,也代表永恒,即道是一种永恒的规律、规则。按照这种规律、规则行事,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无为”就会得到一个“无不为”的好结果。
2.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侯王若能依“道”而行,像天地一样只为万事万物提供阳光雨露土壤等条件,任其自然生长,而不是什么都管,那么百姓就会自生自长,自我化育,自我成长。
3.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欲望膨胀了,我们就要教导他们理解朴实、厚道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回到朴实、厚道的心理状态,回到返璞归真的人格。
4.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欲望得到了节制,得到了减弱,心也就会重新归于一种安静、宁静、冷静的状态。领导者心里没有那么多欲望的纠缠和私利的膨胀,自己安静下来,就不会瞎折腾,不瞎折腾民心不乱,国家自然就会安定。
5.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将自定。”越过中间的这些语句,到最后这句话,我们会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结论:自然而然的作为,不妄加干涉、妄加干扰,不刁难,这样天下一切才能顺理成章,这样才能让百姓得到自我化育、自我成长。在民风方面,提倡淳朴,返璞归真,让做事厚道的老实人不吃亏,有这样的指向和指引,那一切都会顺利成长。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三十七章的内容。
6. 第三十七章是道经的最后一章,从三十八章开始就属于德经的部分,然后这两部分合起来就叫《道德经》。虽然《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但是其实老子每一章都在讲道讲德,而不是说道经讲道,德经讲德。之所以分成两部分只是在告诉大家,“道在前而德在后,坚持按照道去做就是有德”这样一个道理。
7. 学习《道德经》一要“死记”,二要“硬背”,因为只有记下来背下来才是自己的,也只有记下来背下来才能方便我们去理解和运用。这样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中,需要的时候,它就会帮助我们正确的看待问题,理解问题,正确地看待人生,理解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