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了的“张同学”,他的小视频在各大平台上猛播,除了略带魔性的配乐外最主要的 还是其内容接地气,这点“地气”就是我们所说的烟火气息。很多网友的评论就是,在他的视频里,找到了生活,虽然这种生活离我们已经远去,但,在它们深藏在记忆里。
就像老舍的这本散文《就爱这人间烟火》,光是一听名字,就很让人入迷。大家熟悉的老舍,更多的是从他的小说里看到的,以为他的文风就是幽默。但实际上,“文如其人”更多的是现在散文里。散文的特点是什么?是抒发情感,抒发真性情。所以,看一个人,人物性格如何,不妨从他的小散文中去看看。
这本《就爱这人间烟火》大多精选了老舍比较出彩的散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去过的一些地方;二,生活是种律动;三,天生的幽默家;四,因为她那么看过我;五,文艺与木匠;六,我的理想家庭。不同的角度,抒发着自己不同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游玩的、善于思考的、有着人性光辉的、鲜活的、真性情的老舍。
在《未成熟的谷粒》里,可能是老舍的思想随笔,里面记录的几本都是只言片语,但在这只言片语之中亦可以看出他的真性情:
骂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欲骂某人必洞悉其恶。若仅东拉西扯,说些闲白儿,是谓无中生有,罪在造谣,既骂不倒别人,反使自己心脏口臭。
可见一斑。不媚俗,不乱骂,内心是愤怒的,但,言语是洁净的,在那个时代能做到这样,也是真性情的表现吧!
在写《我的母亲》时,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四处流浪的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对未能在母亲面前尽孝的愧疚,对母亲一生的坎坷的同情。写尽母亲一生的心酸,也写尽了在外游子打开家书时的忐忑。
母亲一辈子是辛劳的:母亲活到老,辛苦到老,全当命是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母亲受尽姑母的欺负,却也不反抗。但是,在“鬼子”来扫荡时,她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这就是母爱吧!
接到家书时: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开,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四个“怕”写尽心中的恐惧,以及那在外游子不能回家尽孝的伤感。
极尽一生,老舍是感谢母亲的: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的。
小说看起来,图个热闹;散文,更多的图个心静,读完后有思考,能敛神。如果你也躁动不安,不妨,泡杯茶,读一下这本《就爱这人间烟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