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叶肉相对电导率是反映植物细胞膜透性的一项基本指标,在植物生理学试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反映的是一个相对值,一般测定主要用于研究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
植物细胞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的能力。当植物受到逆境环境影响是,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至植物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怎增大。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
有关在植物生理生化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是电导分析法,它是以测量溶液电导参数为基础的定性定量分析法,应用仪器主要是电导仪。由于各种液体中离子随所含成份和浓度不同,其导电性能存在差异。由此可通过测量液体电导率来判定所检测液体中所含溶质的成份和浓度,该技术已广泛用于工农业等各个领域。随着电导仪系统开发和功能拓展,已充分显示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广泛运用电导法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特征,在植物抗逆性、种子活力、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等方面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电导法测定技术完善、设备先进、型号丰富,但要求的测定环境条件存在选择差异,样品制取方式、介质含量和测定温度是影响测定精度的关键技术要素。
目前,植物叶片电导率测定的样品制取方式主要有浸泡法、研磨法、抽气法和干样法,但这些方法存在操作比较复杂、制取时间长、电解质渗出不完全、测定液均质性差等问题,同时现有方法对于测定介质含量和测定温度也没有准确的规定,直接影响到电导率测定的快捷性、稳定性和精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电导率测定方法中存在的样品制取时间长、电解质渗出不完全、测定液均质性差等关键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植物叶片电导率的快速测定方法。该方法具有样品采集与制取操作简便、测定分析快捷、结果可靠、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1)叶片采集:选取目标树,多点随机采集当年生枝条第3~5片功能叶片,保鲜处理,带回实验室。
(2)叶片处理:将叶片带回实验室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用蒸馏水冲洗3~5次,用干净纱布(或滤纸)擦干,将叶片剪成1cm×1cm以内的叶块,混合均匀,快速称取鲜样,每份1g,设置3个重复。
(3)测定样品制取:将称取好的1g鲜样放入榨汁机中,倒入50ml去离子水,绞碎,用剩余的50ml去离子水冲洗榨汁机,将溶液转移至小烧杯中,静置。
(4)电导率测定:将处理后的样品分别定容到100ml烧杯中常温静置,在静置1h后用具有自动温度补偿功能的电导仪测定其电导率R1。
(5)相对电导率测定:如需测定相对电导率,则在电导率测定后,在100℃恒温沸水浴中,加热样品30min,冷却至室温后,再次测定浸提液电导R2,计算相对电导率。
相对电导率=沸水浴前电导率R1/沸水浴后电导率R2×100%。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以榨汁法为主要处理样品的方法,经试验证明,本发明与目前所用的浸泡法、抽气法、研磨法和干样法相比,具有叶片电解质渗出快、电导率值稳定的优点。浸泡法在静置24h后,电导率仍然很小,与其他方法相差甚远,说明浸泡法静置24h无法使叶片电解质完全渗出,在电导率实验中可考虑摒弃该方法或继续延长静置时间。研磨法、干样法和抽气法的相对电导率与榨汁法较为接近,但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静置时间对干样法和抽气法的影响极显著,对研磨法的影响显著,对榨汁法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知,随着静置时间变化,榨汁法的变化最小,稳定性高,最为节约时间。而且,榨汁法操作简便,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所以,在批量处理测量中更为提倡使用。
(2)本发明的植物叶片电导率测定方法,叶片样品处理方法简便、所需时间短、稳定性高,优化了电导率测定时关键技术条件,为植物叶片的电导率测定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大大缩短了叶片电导率测定所需的时间,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