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体接近一年了,看的书和听的故事越多,我就越发现——
很多小可爱,对自己都是近乎偏执的严苛的自我要求:要优秀、要做个好人、不能犯错、不能平凡......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有的人偏执,有的人抑郁,有的人分裂。
于是我经常在文章里鼓励大家放松一些:不优秀、不如人意、犯点错、平凡一点,也没关系,要勇敢做自己。
但很多朋友看完,很困惑:明明就有关系呀。
我不优秀,怎么在社会竞争中混口饭吃?
我不优秀,怎么能上好的学校、进好的公司?
我不优秀,怎么可能吸引另一半呢?
这些困惑看似很合理,但背后却是根植内心的功利式审美:一个人能得到多少爱、欣赏和认同,取决于ta有多优秀。
可,这样的自己,活得不累么?
by 小春姐
“我们不怕死,但怕自己不优秀”
很多人,一生都在与平凡为敌。我们痛恨那个不成功的自己,抱怨那个不成功的孩子,埋怨那个不成功的父母。
作家梁晓声受邀到某大学举办讲座,与学生们交流的时候,有个小男生说的话让他特别震惊:“如果30岁以前,最迟35岁以前,我还不能脱离平凡,那我就自杀。”
梁晓声问:“那什么是不平凡呢?”
“要有一定社会地位,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或者掌握一定的权力……”
有一次,他的一个美国朋友来到中国游玩,拜访他的时候说:“不可否认,这些年中国发展特别快也特别好,但我总觉得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在害怕一种东西,那是什么?”
梁晓声说:“是怕一种叫平凡的东西,怕自己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
他的美国朋友特别惊讶:“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美国人都挺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
你们真的认为平凡不好到应该与可怕的东西归在一起么?”
可不是吗?我们不怕死,只怕自己平凡,只怕自己不优秀。
不可否认,在社会竞争中,优秀的确很重要。不优秀就无法获得更高的工资,分数不高就没法考上好的大学,不优秀就会拖同事后退......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竞争规则有效地激励了努力的人,维护了每个人付出与收获的公平。
但真正造成问题的是,我们会渐渐把优秀当做最重要的东西,习惯性地用它来定义人的价值。
优秀在很多时候,都变成了焦虑
把优秀当做最重要的东西,习惯性用它来定义人的价值,这种做法会有什么后果呢?
首先,优秀会变成一种强迫。
有个小可爱给我留言说:“她不小心把一件事情做错了,然后让同事跟着一起挨骂了,虽然同事说真的没有关系,也没有怪她,但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特别自责。”
“我怎么这种低级的错误还会犯;我怎么那么没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我怎么老是这样.....”
之后,在每一次搞砸、放松、开心的时候,这个声音就会出现。
批评她,让她觉得自己很糟糕;催促她,让她压力特别大;叮嘱她,她开始变得小心翼翼......
优秀在这个时候,变成了一种对批评的防御,以及习惯性的自我逼迫。
第二,我们认为真实的自己是有缺陷,产生自卑、自我怀疑。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前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小姑娘,从小就活在爸妈“打分制”奖励之中:“做得好就给奖励,做得不好就没有奖励,甚至处罚。”
所以一直很不自信,她认为真实的自己是90分,即使做到很好,她也只能给自己90分。
她一直带着对自己10%的缺点的厌恶活着,影响她享受自己的本该有欢愉:
我成绩不错,但我情商不高;我很细心,但我没有大局观;我这次做得很好,但我不是每次都能那么好......
无论她做得如何,总会有“但是”紧紧地跟在她屁股后面,使得她一辈子都无法对自己满意。
第三,会喜欢用功利心来审判别人。
职场中根据一个人是否优秀,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薪资,这很正常。
但如果在职场之外,还依然用这套标准,就会很可怕,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不仅仅只有优秀这一个维度。
之前有篇很火的文章叫《我月薪4千,男友月薪一万五,但我嫌弃他是个送外卖的》,文章里的姑娘就习惯性的用“优秀”来衡量她男朋友:一个送外卖的不优秀没出息。
这是一种特别功利的评判标准,我们也常常会犯:
挑剔家人的无能,谴责同事的错漏,私下嘲讽朋友的缺点,看不见他们的其他闪光点,也看不见他们的爱和付出。
我们经常说人无完人,却又时常做出与之违背的行为:
无论别人怎么努力去做,一旦没达到我们的期望值,就会埋怨和冷落;
因为那个人某一点很优秀,所以我们会去讨好,甘心做一名舔狗;
习惯去控制别人,因为除此之外不知道怎么做才能留住所爱;
活得很累很焦虑,因为觉得自己有缺陷、不优秀,偏执地要求自己必须做到满分......
知道自己不优秀,也是一种能力
熟悉我的小可爱们都知道,我是一个来自广西的壮族女孩子,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人。
大学毕业后,家里托了很多关系才把我送进银行工作,但我辞职到来广州只用了一天时间。
这两年在工作上有些许的进展,我问我爸说,我以为您会打断我的腿的,但好像您并没有很生气。
他白了我一眼说:“我其实很能够理解,年轻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不平凡的那一个,都想要去追梦,我年轻的时候也有过,但后面我没做到,就回来了。”
我继续问他说,放弃自己的梦想,那您后悔过吗?
他笑了笑说:“其实一开始也心有不甘,后面就释怀了。你看,我和你妈现在过得不也挺好么?做一个普通人,没什么不好的。”
我知道父亲的意思:“有多大的脚就穿多大的鞋,有多大本领就画多大的饼,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不逞能逞强,也不自暴自弃。”
知道自己不那么优秀,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其实也是一种能力,一种自我认知的能力。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人,没有人有资格把你分成好的一方面和坏的一方面。
好与坏都是你完整的人生的一部分,只不过坏的那部分从功利的角度来讲,被削弱了而已。
所以希望看完文章的小可爱们,可以不那么功利的单纯以“优秀/不优秀”去评判身边的人。
而是可以保持对完整个体的尊重,用欣赏代替挑剔:
多愁善感的人,有敏感细腻的魅力;
理性克制的人,有逻辑的性感;
内向少话的人,有冷静的踏实感;
活泼开朗的人,有阳光般的温暖.....
并且,在这样的欣赏中,我们要更懂得欣赏和爱自己,自发地往更优秀、更好的方向去走。
参考资料:
部分资料来源于公众号武志红、拾遗,以及书本《活成那个寄予厚望的自己》等。
作者介绍:小春姐,50万人关注的生涯规划师,曾任职上市公司,某知识付费平台千万级变现项目负责人,新晋创业者,马拉松边缘选手。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进击的小春姐」,查看更多文章。
回复「书单」,获取每周两次实体书赠送活动抽奖入口。
回复「课程」,给你赠送直播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