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的時候,以我的腦子🧠,只看戶型圖根本看不出採光情況。只有結合樓層平面圖,還得有人指點,纔能看出一點門道。要是以後 VR 看房的時候,不光是提供親臨體驗,更能模擬春夏秋冬早中晚不同時段的採光,那就 NB 了。我是不是幫 VR 找到了一個 killer application 😁?僅僅是把現實搬到線上,意義不大,但要是能把採光啦、周圍的交通環境(比如虛擬體驗下走路到地鐵口🚇的時長)啦,甚至樓下快速路的底噪一一模擬出來,那價值就大了。
同理,聽書似乎慣壞了人們的閱讀習慣,但妳可以 2 倍速 / 3 倍速,用半個小時聽完兩本同類型的書(比如《萬曆十五年》&《叫魂》),一定有不一樣的體驗。
我想說什麼呢?是的,鳥瞰視角(bird's eye view),或者上帝視角。其實還有另一種鳥瞰視角。我們從「賭徒謬誤」說起吧。
前段時間,我主動提出和 @二娃 玩拋硬幣🪙,並把每一輪記錄下來。突然,我問他「提問:不是說正面 & 反面的概率都是 ½ 嗎?為什麼你可以拋出這麼多正來?你是不是作弊!」。我是想向他說明「賭徒謬誤」錯在哪?後面還是放棄了,畢竟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背景知識缺得太多。其實也不難,∵在拋的次數少的時候,分佈是中間略為拱起的小山包;隨著次數的增多,分佈的中間開始拱起,逐步收縮到 ½ 。
赌徒谬误說來慚愧,我也是不久前看《吳軍數學通識講義》纔領悟的。為什麼之前一直沒有看破?可能是因為從來沒有拔高一個維度來看這個問題吧。有些事情(比如概率)只有站在高維纔能理解。我覺得,看破這一點,纔獲得了「動態視野」的入門券。我所謂「動態視野」,本質是增加觀察的維度👁。開頭提到的 VR 看採光,就是突破了時間的限制⏳;一個時間段內聽兩本書,是在突破記憶的限制;看破「賭徒謬誤」是突破了押注次數的維度⋯⋯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妮妹在小朋友生病 & 教育上的很多謬論,總感到無力駁倒。歸根究底就在於,我有了那麼一丟丟動態視野的微弱感受,但她完全沒有。比如她總是著急上止咳 / 降溫藥💊,殊不知可能是在當豬隊友、幫倒忙。《你是喫出來的》裏有說「疾病的發展,就是細胞損傷 v.s. 細胞修復之間的博弈」。對大部分病,還得靠人體自身免疫能力,咳嗽、發燒🤒️都是身體的自然反應。如果只看到當下,看不到趨勢,就會傾向於馬上採取局部最優解,而看不到全家最優解。
再比如收納,常會陷入「心血來潮猛地收拾一番➡️開始變亂➡️終究還是變亂」的惡性循環。為什麼呢?還是∵缺乏動態視野,把收納當作追求一幅靜態的畫面,而其實只有把收納視作一個持續的過程纔會有效。比如:可以引入「常用物件盒」之類的物品交換機制,即在順手的地方只放 5 件物品,一旦想要加入新的物品,必須先剔除一件。其本質就是計算機科學中「存儲架構」在收納中的應用啦😅。
有次在會上,一個老大姐提出一個問題:當我們的 plan A 行不通的時候,需要啟動 plan B ;那麼制訂預案時,plan B 是否需要 plan(plan B) 呢?當時我暗笑,文科生還是得學點微積分,好歹得知道 Zeno 的 Achilles 追烏龜🐢悖論。啟動 plan B 的概率已經相對較小了,那麼 plan(plan B) 的就更小,相當於高階無窮小了。牽強地說,這也是一種動態視野,妳得看到這個無窮級數的和收斂。
還有次,公司財務的老大姐找我幫姐姐個 Excel 的問題,結果我發現她們整個財務部門居然沒人知道「數據透視表」😱。@李笑來 曾提出過「心智操作系統」的概念,主張「每個人都應該定期升級下自己的心智操作系統」。現在想來,所謂「世界正變得軟件化」,Over-the-Air Updates 才是核心。人們終於不再只是把產品當作快銷品,或是景區的伴手禮🎁,不再把用戶當作路人,而是開始持續升級迭代,並嘗試建立更牢固的連結🔗(是的,我說的就是汽車行業🚗)。這何嘗不是人們開始意識到動態視野的價值?!
等妳們真正能理解動態視野,怎麼也得高三了吧。也許會更早,∵今天的教育,相較我們那個時代,有更多、更好的工具(比如可控動畫)來幫助妳們更直觀地看到「動態」。
呃,妳們妮媽就別指望了,∵,她厭惡升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