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牛粪
苏东坡牛吧,据称,其恃才傲物,谁都不服。但是,在其妹妹,苏小妹的面前,却总是毕恭毕敬,气势矮了半截。
为啥?
从一则故事可见一斑。
苏东坡有很多高僧朋友。一日,与其好哥们佛印共同在林中打坐,就是现在很是流行的冥想。(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冥想确实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所以,现在,在硅谷,你不参加点冥想的训练营,都不好意和别人打招呼。)
冥想完毕,佛印收了气息,看着苏东坡说:“我看你打坐的姿态,非常像如来佛祖。”
苏东坡听到后,心中狂喜!他睁开眼睛,看见佛印端坐在莲花垫上,摊开的褐色袈裟围成一圈。抖了个机灵,对着佛印回答道:“我看高僧打坐,活脱脱一堆牛粪。”佛印听罢,微微一笑,没有作答。
苏东坡起身,大笑离去。回家之后,激动的心情还没过,赶快将此事给苏小妹嘚瑟嘚瑟,想让小妹夸他聪明。小妹听罢,看着哥哥的说:“我的哥哥呀,你又输给高僧了。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呀!”
这个段子,多半为杜撰。
根据苏东坡流传下来的文献,其中,从未提到过有个妹妹。但,据史学家考证,按照其祠堂家谱,苏东坡确有一个妹妹.不过,是在苏轼、苏辙幼年时代小妹妹就夭折了。
看来,历史上也盛产不少段子手,和今天一样,人们都喜欢听段子,严肃的东西,市场太小。
TA为什么讨厌
故事听完了,我想说啥?我想说的是,你要是想更好,就需要学会看得见别人的好。
这件事的本质有两点:
第一:我有选择的权力
第二:这是一件完全利己主义的事情
如果有个坐标轴,按照喜欢程度,可以将人分为喜欢、不喜欢、讨厌,那么,你会如何将你所认识的人分配到这个坐标系中?
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人。而有的,需要将其升级为讨厌。总有那么一个人,或者那么几个人,我们甚至无法将其放在不喜欢一栏,就是讨厌,虽然我们已经很尽力了。
讨厌某个人可能源于TA的个性,TA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特质正好是你特别不能接受的那种,或者正好和你相关!
小A上班总是迟到,你可能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TA;小A上班总是迟到,正好你的工作需要TA的配合,于是,你可能会不喜欢TA;小A上班总是迟到,正好你的工作需要TA的配合,你和TA提到迟到的事情,希望TA能改进这样才不至于影响你的工作,但是,TA居然满不在乎,于是你很有可能会开始讨厌TA。
总之,我们身边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人。TA们的价值标准很有可能与我们的不同。在我们在意的那些事情上,满不在乎。有上这么几次,这个人,在我们的心目中,很有可能就被打上了讨厌的标签。
再然后,很神奇,这个人干什么都那么讨厌:
TA说的每一句话怎么都那么刺耳;
TA的每个选择怎么都那么low;
TA的每个决策怎么都那么的自私;
连TA走路的样子怎么看起来都那么猥琐!
于是,这个讨厌的人就这样一直讨厌下去了,每一件事,我们总能找出TA不对的地方,反正,TA就是有不对的地方。
注意力的机会成本
这事儿,原理很简单。
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世界。当你最近想买一部长城WEY汽车。你会发现,咦,怎么满大街都是?你关注什么,什么就会更多的出现在的面前。不是这个东西增加了,而是你的注意力转换了。
选择我们的注意力投向,这是我们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
我们的一切都是由注意力决定的。注意力加上时间,发展出了不同的我们。又是一个简单到经常被我们的忽略的原则。隔壁老王将注意力集中在集中在读书上,于是TA的话题总是深刻、有趣且能举一反三;我将注意力集中在今日头条,于是我能知道最新鲜的故事。
当遇到一件困难的事情的时候,我将注意力放在了如果解决不了,损失会有多大上;而隔壁老王却将注意力放在放在了应该如何找到正确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上。
关注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当你将时间用于关注负能量的时候,就没有时间关注一些正向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
截止到目前,唯一算得上公平的就是时间了。你一天有24个小时,其他人也是。而时间本身的价值很难讲,真正有价值的就是你的注意力投向。给了这个,就不能给那个,时间流逝了。
同样一条路,可能你每天都只是匆匆赶路,从来没有关注过路边四季不同的花开花落。你的关注在脚下与前方的2分钟之后就会来到的公交车,而不是在这拥挤的城市中绽放的自然之美。你每天看到的都是别人身上令你不快的东西,那你的心情怎么可以愉快起来。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不愉快会深深的影响到你。
这个感觉我们都有。如果这一天,早上上班一路很通畅,这一天的感觉都会无比的好。如果是个堵车的历程,加上有人别了自己几次,这一天,总是会跑出来比较别扭的事情。所以,请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事情本身的解决方法上,而不是忧虑做不到时的后果或者他人的态度上去。
垃圾进,垃圾出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个著名的GIGO原则:garbage in, garbage out。翻译过来就是:垃圾进,垃圾出。
错误的输入,将导致错误的输出。有时,事情真的就是这么简单。看一个人,如同看待一个带着疤痕的苹果,难道非要将烂的地方削下来,然后吃了,而将好的部分丢掉吗?盯着别人缺点不放,就如同使劲地嚼着苹果烂掉的部分一样,只有害,没有一点好处。搞不好,还会致癌呢。
现代神经学已经搞清楚了人们是怎么学习的,或者说人们的技能是如何提高的。当你开始专注的一件事情或者学习的时候,相关的神经元会建立起连接。随着你在一类事情上花的时间和关注越来越长,这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越来越强大。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以及神经元连接外面裹着的髓鞘的厚度,是随着使用而增加的。
用的越多,越厚。改变起来就越难。越是关注哪些不好的地方,你的大脑中的相关的神经元连接就会越强,你要改变它就会越困难。
所以,习惯于关注负面的东西,这些“负面”的连接会越来越厚,形成这样的想法也会越来越自然。不信,你去看看你的朋友圈,总是有些人所发布的内容基本都是负面的消息,而总有那么一些人,展示的是积极与美好。
用进废退
大脑的这个机制,称之为用进废退。
“用进”,就是越来越厚的过程
“废退”,就是越来越薄的过程
这,也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有效却并不简单的改变之道。
我们不会因为一件事情简单就去做,也不会因为一件事情的艰难就放弃。对吧,我们是谁!
第一阶段,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在的阶段:讨厌某个人。
由于某个人的某些地方的不好,所以我们讨厌TA,从而看不见TA的好的地方。
阶段二:不那么讨厌。
这时,需要我们转变观点:这个人一定有什么可取的地方。也就是说可以区分TA身好的和不好地方。要知道,TA是一个客观存在而已,世界上的人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没有非黑即白的事情,人们都是有灰度的。接受这个世界的灰度,同时就接受了有灰度的人。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这样的。简单的换个位置,也许我们就能建立同理心,学会从TA的角度看待TA的选择。
阶段三:不讨厌
由于TA的好的地方开始不讨厌TA。就像我们上面举的那个例子,有疤痕的苹果,我们削掉疤痕,吃好的部分就好了,难道非要将削掉的部分再捡起来仔细的研究一番吗?你也许就会发现TA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很懂音乐?对待同事很有耐心?烧的一手好开水?
阶段四:接受TA
由于TA的好的地方而学习TA。从积极的一面看待这个世界。你知道TA有好的一面,而在这一面上,是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选择对我有价值的一面,这就足够了。
在这个过程中,TA没有变,而你在变得更好。因为你的认知在提升!这是见得了别人的好的好处。表面上是利他的,实际却是最大的利己主义。
从此,你的世界又多了一些更好的地方,少了一些无奈和干扰,输入越好,输出越好。这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执行起来却很难。
因为我们之前关注TA的不好已经形成了强悍的神经元连接。现在,我们需要通过长期的新的连接去取代它。新的连接的建立和强化需要时间,而且还是一个极其脆弱的过程,一不留神就会到原来的“不自知”且“自动化”的寻找不好的模式里。就像那句话说的,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但是,还就还,有什么大不了,一天一天的还就好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做起,从每天做起,从改变认知做起。
今日必须成长:
心中有佛,你就是佛。看得见别人的好,你就会更好。
以上。
希望以上的内容,可以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