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潮汕祭祀文化的“重量”,多少后辈能承担下去?

潮汕祭祀文化的“重量”,多少后辈能承担下去?

作者: ifeng_X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15:07 被阅读0次

说到潮汕地区,祭祀文化是不可忽略的一项。

这里的祭祀文化,与本地人的生活牢牢结合在一起。手指掐算,潮汕地区一年有二三十个节(不同地方有差异),数量之多让人吃惊,凡是“过节”大多会跟祭祀形式挂钩,因此,潮汕地区常年香火缭绕。 

人们把众神统称为“老爷”,“拜老爷”就是拜神。除了神明,敬拜先人也是一项大头,时年八节,都要汇聚到宗族的祠堂敬拜先人,告诫后辈不要忘本,祈愿先人保佑后人顺遂。此外,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老爷宫”和佛寺,也在满足道教、佛教信徒的信仰寄托。

为什么这里的祭祀文化会如此盛行?

这跟人们对进神庙、佛寺、道观等抱有极其世俗、随意和实用的态度有关,把它们跟日常生活结合得十分自然。 

人们为什么如此热衷祭祀文化?

首先,这是地方传统,大环境的影响下,每家每户都会执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其次,人们会把敬拜神明跟人生中的大事结合起来。比如,家里新添小孩,为了祈愿孩子平安长大,会请神入户,有的到了孩子成年即可结束敬拜。遇到灾祸,有的人也会到神明面前拜一拜,祈求转运,如果事后发现“有效”,则他们会更加坚定和虔诚地供奉神明。另外,潮汕地区注重对先人的敬重,普遍也采用祭祀的形式。 

福建的作家蔡崇达在《皮囊》中写到,父亲生病,母亲经常跟神明对话,其实就是人们把敬拜神明当做心灵对话的一种写照。生活中的波澜,人生悲欢,似乎让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去跟神明“说说心里话”。

当祭祀成了文化的重要一笔,局外人看热闹,充满好奇,而局内人更多的是当做任务在完成。表面上的热衷,会有一些水分,尤其是年轻的、次年轻的一代,循环往复地参与祭祀,实际上,不一定熟知其中的学问和规矩,只是被家里的长辈拉去参与,彼此不敢懈怠。简而言之,随大流。

对祭祀保持恒心不见得真的一生平顺,但甩手不管,好像心有不安。就是这么一种氛围,驱使人们恪守对先人和神明的敬畏。

祭祀文化古老又严肃,相比西方有趣的圣诞节、万圣节,没有多少传播力,但是在传承上倒是表现得强劲。数不尽的潮汕人流向外地安家置业,如果能力允许,多少都愿意延续这种敬畏。

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对这种传统习俗很熟悉。然而,随着年岁渐长,在外生活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的时间,越发觉得,这种文化对每个家庭来说,在传承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压力。

形式过重、数量过多,家庭中的敬拜行为一旦开始,敬畏之心就绑架了生活,让你不敢停下来。日积月累,人们从年轻到老年一直坚持着,就给了家庭一种负重感。

在我家,我妈是这种负重感的直接承受人。

要操办每一次祭祀活动,要先记得每一个特定的日子。由于年复一年地“执行任务”,像她一样的长辈们,基本上都把这些特定的日期牢记在了脑子里。

每一次祭祀活动,要筹集特定的物品——鸡鸭鱼、生鲜、各种粿。粿是祭祀文化衍生出来的潮汕特色食品,是祭祀供品中的重要角色。祭祀活动需要筹备各式各样的供品,首先在物质层面就是一个考验,经济能力决定丰盛程度,也决定了劳累程度。早些年,每家每户会亲自杀鸡杀鸭,做粿炊粿,忙里忙外。如今物质丰富,人们消费能力提升,去一趟市场就能“手到擒来”,不需要过多地花费体力置办物料,确实已经省心了很多。 

我妈是本地的一个典型代表,现在我回家的时间本来就少,给我的感觉是,一年中,她不是在置办“过节”物料,就是在去往下一个“节日”的路上,消耗着很大的体力和心力。 

为了节俭成本,她现在还是会不遗余力地亲自做粿来供奉,每次都是起早摸黑,忙活一天,累得腰酸背痛。我们对她说“量力而行”,反倒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位这样的“大家长”在操心这些事情,不是她不想功成身退,减轻负担,而是在外生活的我们成不了她的帮手,而她坐上的这趟列车,没有办法刹车。

她常常跟我感叹力不从心,由此让我坚信,这种负担的沉重,难道要一直维系下去吗?这种文化将来会怎么变革?

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上班族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事情,不可能像本地一样围着这些事情转。在外地的人逢年过节回家,都是在家里的长辈料理好一切的情况下,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往地上一跪,就似乎完成了画龙点睛的一步。

在很多潮汕家庭中,迫不得已的人在这件事情上花了很多时间和成本,根源就在于形式过重,数量过多。

文化传承不难,难的是一成不变的传承。时代不同了,我们应该把这些时间花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不应该再让繁重的形式束缚年轻人的生活了。文化需要加以革新,有些思想观念和礼数要求,不应该再固守,形式需要简化,意义可以传扬。

我想,这是在外打拼的潮汕人所希望的吧。

群体的文化根基是不会轻易泯灭的,祭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潮汕地区熟人社会的社交活动,对人际关系维护有一定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去往外面的世界,习惯另外的生活方式,对这种祭祀文化的传承自然会灵活做调整,找到一种合理的方式与它共存。

希望将来,人们有足够的包容度,让那些负重过度的人可以坦然解放自己,而不被宗亲责怪,也让更多的家庭自主选择意愿,用更加自在的方式生活。 

希望将来,那些守候在故土的人,依然会点烛烧香,筹备丰盛的食物虔诚祈福。而出门在外的人,会在必要时回归故里参与其中,置身那份热闹,或是在忙碌之余,只念一份心意足矣。

相关文章

  • 潮汕祭祀文化的“重量”,多少后辈能承担下去?

    说到潮汕地区,祭祀文化是不可忽略的一项。 这里的祭祀文化,与本地人的生活牢牢结合在一起。手指掐算,潮汕地区一年有二...

  • 潮语课堂第一课

    Tip: 潮汕文化博大精深,潮汕语言亦是如此,潮汕方言每个地方的发音多少会有点区别哦。 普通话 潮汕话音译 ...

  • 皮Q弹,馅香浓的潮汕小吃,在家也能做!

    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这道潮汕特色小吃,只要想吃,在家也可以品尝潮汕地道美食喔:潮汕韭菜粿菜粿是潮汕地区的一种用做祭祀...

  • 生鱼生虾生腌蟹,这些潮汕美食,你在厦门就能吃到!

    闽南与潮汕两地比邻,文化关系非常特殊。潮汕与闽南文化同根、同源、同系。闽南文化和潮汕文化同样具有海洋性,具有创新奋...

  • 1000年前的符号

    1000年前的祭祀文字 看看多少人能懂

  • 送给简友山寺闻钟的诗评(十)

    二月二祭祖, 民俗差异迥。 自古承孝在, 感恩后辈隆。 这民风民俗各地都不相同,祖先留下的祭祀文化应该一代一代很好...

  • 邂逅

    夕阳下 邂逅一处内涵满满的店儿。 正如潮汕的语言沿袭了古时文言文、潮汕的祭祀民俗、饮茶习惯传承至今,传统的潮汕家庭...

  • 岭南佳果|林檎

    潮汕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是潮汕人创造的文化,特征是以海洋文化为主,所以冒险精神充斥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的潮汕。 潮...

  • 你的双手能承受多少重量

    大学毕业的第二年夏天,因为嫌工资低毅然辞职,打算另谋一份薪资稍丰厚的工作。可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严峻的...

  • 气球

    很想知道,气球能承担多少重量? 从走出办公楼的那一刻开始,就像卸了气的气球,扁扁的。好似没有一丝丝力量去拉扯更大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潮汕祭祀文化的“重量”,多少后辈能承担下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ec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