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285165/2b1f6ec45d45084b.jpg)
焦点讲师五期 丁小莉 持续分享第667天20190304
我们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尤其是与熟悉的人交流,越是亲近的人越有安全感的,就越不会注意对方的感受。通常有心或无意用一些错误的方式交流却不自省。尤其亲子之间更常见,因为父母是那个占据有利位置的上位者。
在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爆发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杀母案”。一位高二的学生在夜里对自己的母亲下了毒手。在震惊之余,很多人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举起了屠刀。在调查报道后,人们发现,这位母亲要求孩子在每次考试,都要排到全校前十名。在这种重压下,儿子开始怨恨母亲,最终酿成了这一起人伦惨案。母亲对孩子的爱无可置疑,但是这种爱以错误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造成了这一场悲剧。
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不仅不能向孩子表达出你内心的爱和关心,反而会让孩子对你产生误解,甚至造成矛盾。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有一个比较对象,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上学时候比成绩,还是工作之后比收入,父母总是会拿我们与其他人进行比较。但是我们感到的,不是动力和激励,而是巨大的压力、自卑和反感。
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实验者拿模特的三维数据来和自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比较之后,实验者的情绪陷入低落的状态。这位心理学家用诙谐的语言总结道:“如果想要过上悲惨的生活,那就去与别人进行比较。
既然“进行比较”对沟通这么有害,为什么人们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对方与别人进行比较呢?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比较是评判的一种形式,人们通过将对方与别人进行比较,来评价对方的行为和地位,让自己具有说服力,从而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请求。比如,父母在教育自己子女的时候,经常会说:“别人家的孩子每天学习好几个小时,你却每次只学一个多小时!你要是再加把劲儿,成绩准能提高!今天网上就多学一个小时吧!”但是,我们都知道,父母这样说,孩子多半是会反抗的。因为,“进行比较”这种沟通方式的不恰当之处就在于,这样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他们自信心的打击和感情上的伤害,会让对方下意识地产生防备和反击心理,他会拒绝你的请求,甚至会发生争吵,让整个沟通不欢而散。
所以做父母的,如果想你家的孩子也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那就调整眼光,向内看,多看看你家孩子身上有哪些优点,然后发自内心的去欣赏,欣赏孩子的态度,欣赏孩子的努力,欣赏孩子小小的进步,欣赏他的独一无二……别再说:你看看,那谁谁谁家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