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遗教经》25日读书笔记第二节

《佛遗教经》25日读书笔记第二节

作者: 篱下老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17:05 被阅读63次

无嗔

九、对治嗔恚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①,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②。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③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

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注释:

①节节支解:一块一块地分割肢体。关于节节支解,有一则佛陀本生故事:即释迦世尊往昔生中,遇到一位歌利王把他活活支解,但他没有生起瞋恚,所以被称做忍辱仙人。这则本生故事在《涅槃经》卷三、《大智度论》卷一四、以及《金刚经》中都曾被引用。

②有力大人:凡夫以征服、战胜他人为有力的勇士,而圣贤以让人、容忍为有力的大人。

③甘露:梵语阿密里多,又叫做「天酒」或「美露」,味甘如蜜,诸天以此为食而长寿,所以又称为「不死之药」。佛经中常用甘露来形容佛法的功能,名为甘露法食。

④白衣:俗人之别称,因为天竺的波罗门及俗人多穿白衣。而沙门则谓之缁衣,或染衣。

译文:

诸位弟子,即便有人用刀将你的身体一块块地分割,你也应当收摄自己的心,不可以生起瞋恨,也应当守护你的口,不要发出恶言。如果你放纵瞋恚的心,便是自己妨碍了道业,也会失去功德利益。

忍的功德,那是连持戒苦行都比不上的。如能修忍,就叫做有力大人。如不能像饮甘露那样地欢喜忍受恶骂的毒,就不能称作入道有智慧的人。为什么呢?因为瞋恚的毒害,能破坏各种善法,也会破坏美好的名声。今生乃至后世,大家都不喜欢遇到瞋恚的人。应当要知道,瞋心比猛火还要可怕,应当时常防护着,不要让瞋火攻心。

抢夺一切功德的贼,没有再比瞋恚更厉害的。要知道,在家的白衣,因为享受五欲,不是修解脱道的人,自己无法克制瞋心的产生还可原谅;至于出家修道,应是追求无欲的人,如果还怀瞋恚之心,实在是不可以的。譬如在清冷的云层中而发生霹雳大火是不应该的。

十、对治憍慢

汝等比丘!当自摩头,已舍饰好,著坏色①衣,执持应器②,以乞自活。自见如是,若起憍慢④,当疾灭之。增长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况出家入道之人,为解脱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

汝等比丘,谄曲⑤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⑥。当知谄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是故汝等,宜当端心,以质直心为本。

注释:

①坏色衣:即比丘所穿的袈裟,又名「粪扫衣」,是用别人舍弃的布料缝制而成,然后再用树脂染成木兰色;如果得到的是新布制成的衣,则须「点净」,即用黑色颜料点上一点,以破坏原本统一、整体的颜色。所以称为坏色衣。

②应器:梵语钵多罗,是「应量器」的略称,是与法相应的食器,僧众接受施主供养时用的一种食器,能恰到好处地适应自己的食量多少,因此名为「应量器」。

③乞:乞食,比丘为资养、支撑自己之色身来成办道业,而乞食于人,此为比丘清净正命。

④憍[jiāo]慢:自大高傲的心理。

⑤谄曲:欺瞒他人而故作娇态,曲顺人情。

⑥质直其心:质者正也,正直之心,无谄曲也。常依正法而住,永离虚妄邪

曲之见,是谓质直其心。

译文:

诸位比丘,应当自己摸摸摸已经剃光了的头,你们会发现,自己已经舍弃了曼妙的服饰,而披上了坏色的袈裟,托着应量的食器,向俗人乞食自活。见到自己这个样子,如果还会生起憍慢心的话,应当立即消灭它。所谓增长憍慢心,连世俗的白衣都不应该有,何况你们已是出家进入圣道之门,为求解脱而自降身份,而以乞食为生的人呢?

诸位弟子,同时也不要生起谄曲之心,那是与圣道相违背的,应该生起质直之心。你们必须知道,谄曲之心仅是为了达成欺诳的目的,已入圣道之人,谄曲绝对是错的,所以你们应该端正自心,以质直为原则。

十一、少欲生善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①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②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注释:

①直尔:直,只、仅仅。直尔,仅仅如此。

②触事:遇到事情。触,触对之意,六根接触六尘也,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此即吾人认识外境的全部活动,因此引申为遇到事情。

译文:

诸位弟子,你们应当知道,多欲的人因为多求自利,所以苦恼也多;少欲的人,不求名闻利养,没有欲求就不会有苦恼。仅是为了少欲,尚应修习,更何况少欲还能增长诸种善法的功德。如能少欲,就不会以谄曲之心来逢迎他人的心意,也不会被五根的贪着所牵引。因此,修习少欲的人,其心坦荡,无所忧虑、无所畏惧,遇到任何事,无论多少,都觉得满足;若能少欲,则有涅槃的果位可得,这就叫做「少欲」。

十二、知足安乐

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当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译文:

诸位弟子,如果希望解脱一切烦恼之苦,应该要观想知足。知足这种观想法,就是富贵快乐安稳的住处。知足的人虽然赤贫如洗,睡卧泥地,也会觉得非常安乐;不知足的人即便上了天堂,也不会满意。因此,不知足的人,常常被五欲之毒所牵引,而被知足的人所怜悯。这叫做「知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遗教经》25日读书笔记第二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fk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