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最注重仪式的民族。中国有严谨庄重的礼仪,上至诞生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家礼、宴饮礼、节俗礼,下至行走礼、见面礼、入坐礼、拜贺礼。
与礼相伴相生的是仪规,礼是内核,仪是形式;形式是内核的表达。
从小到大,便在父母的教导下,习礼守仪。比如,吃饭时,大人不拿筷子,小孩不能吃饭;女孩子入座时要将双腿并拢;进入父母房间时必须先敲门;吃饭时不能砸吧嘴……
尽管小时候的生活比较清贫,但也充满了乐趣,乐在每个期盼的节日中。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过年的仪式。
过新年、穿新衣是过年的仪式之一。因为贫穷,小时候基本上过年时才能穿新衣服,所以我们都盼望过年,能穿上父母买的新衣服;我小时候的新衣服,基本上都是妈妈新手缝制的,妈妈手巧,不仅能做衣服,还能做棉鞋,棉鞋也是她给我们做的。
走油是过年的仪式之二。进入腊月,特别是小年过后,年味越来越浓,我们都扒拉手指头算着除夕是哪一天;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每家每户会就“走油”,也就是炸些诸如油条之类的面食、炸各种鱼和九子,大家都炸上一两盆,储存起来,基本上能吃到正月十五。
除夕夜里放鞭炮是过年的仪式之三。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所以在除夕夜,小孩子吃完年夜饭后,就出来放鞭、放炮、放呲花,爸爸每年都用六块玻璃给我们姐弟三个每人做一个手提灯笼,我们就提着灯笼照亮,出去找小伙伴一起玩,比比谁的小鞭响、谁的二踢脚蹦得远。
拜年是过年的仪式之四。大年初一的早晨,小孩子必须给邻里邻居的长辈拜年,初一早起后换上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敲门,向大伯、大妈、阿姨、叔叔、爷爷、奶奶说声“过年好”,长辈们会拿出一把糖果放到我们衣服口袋里,这是拜年礼。
除了过年,端午也是小时候记忆特别深刻的节日。每逢端午节的时候,妈妈会在煮粽子的锅里放上若干个鸡蛋,煮熟后将鸡蛋分给我们姐弟三人,每人10个、8个不等,我们就拿鸡蛋跟兄弟姐妹顶鸡蛋,看看谁的鸡蛋最硬,就是大王;还会拿鸡蛋出去跟小伙伴们顶,顶鸡蛋就是童年记忆中的端午节。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过生日也是非常期盼的日子。小时候,资源匮乏、物质短缺、生活贫瘠,大多数家庭过的日子都差不多。所以当孩子过生日时,一大早妈妈就会给煮一碗长寿面,再加上两个煮鸡蛋,这就如同过节一般,能吃上长寿面、煮鸡蛋如同现在吃大餐;80年代开始,日子变得好起来了,过生日的时候都会买上奶油蛋糕,这给生日的仪式增添了浪漫而庄重的气息。
小时候,各种节日、庆祝仪式的就是主题是庆祝,目的无一不是吃好吃的,改善一下伙食,这成为我童年记忆中各种仪式的内核。
而今,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足,使得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2021年,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率先实现了消灭贫困人口,这算是人类发展史上一大奇迹。随之而来的是物质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已由温饱、美食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富足与满足感。
就拿如今的生日庆典而言,无论从形式、到内核,与小时候完全不同。
上周经历了我的生日季。
我的生日季,是好友的聚会季,这个仪式已经延续了十多年。如今,已经过了用美食来妆点纪念日的时候,生日就是欢聚日,平时不能时时相见的故人、因各种原因不得相见的情深缘浅的好友、还有见了还想见的伙伴们,都相聚一起,大家纵情交流、推杯换盏、彼此问候与祝福,将各自积蓄已久的情愫尽情释放。
我的生日季,也是亲子相聚、倾情畅聊的时光。儿子不仅给我买了手机作为生日礼物,还特地选了星海广场一家有味道的西餐厅,共聚同庆。席间,儿子用心点了各种餐食,还特地选了一瓶气泡酒和一瓶法国干红,在星光朦胧的海边、在烛光闪烁的餐厅,品餐、饮酒、闲聊、畅谈到十点半,竟犹未尽。
期间,收到来自各种平台的祝福推送,也收到亲朋挚友的温情祝愿,还收到来自身边的、远处的朋友送来的鲜花,让生日的仪式彰显绚丽而多彩。
连续两天的狂欢+小庆,身体感觉疲乏,但是心里却被输入了诸多的温暖、感动与力量,也许人生就是如此,看似不经意的仪式,会不断地在生命里存储、填充养分,滋养身心,使得我们更有力量、更有勇气面对未知的岁月、漫长的人生。
感谢生活,感谢生活中这些仪式,赋予生命的意义与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