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是一个喜欢不走寻常路的孩子。
我这里说的不走寻常路并不是说我有多优秀、多特立独行,我大概只是有点儿不合群。
人人都喜欢平坦的大路走,我偏喜欢走一些碎砖石多的地方。小时候附近拆迁了一片平房,我就是那个经常会出现在那堆被胡乱推倒的砖石上,乍着两支胳膊走平衡木一样的感觉。而且那个时候的我,平衡能力出奇的好,从来没有摔下来或是崴过脚。
还有一次家门口的一座桥要翻新,桥并没有禁止通行,只是有一排大大的船平行着停在桥的旁边。很多工人叔叔在上面忙碌着,具体地我倒是也记不清了。我就偏不走桥了,非要爸爸带着我从那排船上走过去。我爸也是心大,可能也和我一样有好奇心,我们在走到了最后一艘船的船头时,连接船头和岸的只有一块木板。当我踏上去的时候,板子歪了,从船和岸边的空隙掉下去了,连着上面的我。所幸我被爸爸和旁边的叔叔们抓住,并被拉了上来。我记得自己应该是没有受什么伤,但是光着一只脚被爸爸牵着走回了家。
可以说这只是我掉进水里的开始吧。
后来我还有在三岔河口那里一边还是像小溪一样的水流时,提着鞋趟水过河。然后时运不济地滑倒摔进了水里。那次我的衣服都湿了,第一次不知道怎么回家解释。
估计爸妈也没有想到,这种湿透全身的遭遇,我还有第二次,就在三岔河口的引滦入津纪念碑下面的亲水平台上。那个时候的亲水不太,不过是一块儿小空地罢了。就很奇怪,它有一圈直长条的长方形一圈和岸边形成了一个闭环。我就是眼睁睁看着自己踩空掉了进去。到现在我都觉得掉下去那一刻是一个慢镜头,我踩空的那个时候自己看得无比清楚,掉进水里的时候我眼镜是睁着的,奇怪的是我内心无比地平静。直到我被一起来玩耍的朋友和旁边的几个初中生哥哥拉上岸以后,我都没有反应过来,刚刚那就是我接近死亡的时刻。可我真的没有害怕,只有平静的慢镜头。
总之,每次意外都是因为我不走寻常路,可是我又不从不悔改。
上初中以后,下午早放学或是没课的时候,就会跟闺蜜骑着自行车到处乱走。专挑一些没走过的路,不管是大路还是小路,只是知道大概那么一个方向。就骑下去,看看有什么新鲜的东东。就无知者无畏吧!
前些天,我发现我的这种无知还在生活中延续着。明明疫情,公交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偏偏要根据地图上显示的信息,自己走过去等等看。最后还是原路走好远回去,乖乖坐地铁回家。不同的是,小时候我觉得自己每次走的不一样的路是种乐趣,长大以后仿佛没有了面对路上崎岖还保持坦然的能力。
昨天听了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他说,有时候我们选择复杂的东西是因为有趣,有趣>有用。
像是每天一成不变的上班、下班线路,我们可以在周五进行一个different night。下班的时候本来做地铁我们换成做公交;做公交的时候选择早一站下车或是晚一站下车,走路回家,去看看不一样的沿路风景;在这个晚上选择尝试一些平时不会接触的东西,例如剧本杀活动、和不常见面的朋友约个饭等等。总之去尝试不常规的动作,慢慢地你就会变得有趣,因为生活中可分享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原来我以前是个有趣的人,现在却不是了,我由衷地为自己难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