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三劍客》(續十五)
《易經·蠱》第四爻: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裕”,富裕,豐富,《說文·衣部》:“衣物饒也。” “裕”通浴,“浴”亦通穀。通行本《老子》第六章:“穀神不死。” 考《隸釋·老子銘》作“浴神不死”。再考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本:“江海所以百浴王,以其能為百浴下,是以能為百浴王。” 《經典釋文》:“穀,河上本作浴。”“浴”字,皆作“穀”。
《蠱》卦演繹至第四爻,出現了一個與金錢有關的爻辭-“裕”。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在史學家司馬遷的眼中,普天之下只有二種人: 一為利而來,一為利而往。
老右派在舉手投足間取消了國民本應享有的社會福利,開閘放水,引進洪水猛獸,摧毀了華夏的倫理道德體系,使全中國陷入奪“裕“狂潮,迫使國民不是在拼命奪“裕“的路上,就是奮鬥在謀“裕“的桌上。反觀那些背靠“父”的紅、官二代、利用職權貪汙受賄的官員階層就無須如此拼搏了。在古代,貪十萬雪花銀,尚需做三年知府,他們打幾個電話,上億資產就唾手可得。紅、官二代和貪官集團撈錢的中國速度可謂全球第一,橫冠古今。若巨貪和珅穿越來今,必也瞠目結舌,甘拜下風了。
六四,陰居陰位,靠父輩餘蔭而狐假虎威,中飽私囊而貪得無厭,所以這類人的最終結局是“往見吝”。“裕蠱”之路會越走越窄,越走越暗,直至走投無路,心神俱滅。
此等“蠱“不除,民不聊生,國無寧日矣。
這爻的《象》是:“裕父之蠱,往未得也。”過於貪婪,終將會“未得” 。
《老子》曰“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官級來源於體制,體制可罷免之;財富來源於體制,體制也可接收之。“裕父”之財,莫之能守矣。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