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瓷器上的月光

瓷器上的月光

作者: 99c8dcf97cdf | 来源:发表于2016-09-14 18:05 被阅读0次

    中秋的话题离不开月亮。

    佳节将临,置身翠薇阁琳琅莹洁的陶瓷世界,忽然想到了“瓷器上的月光”这个话题。

    月亮是中国人心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古人以日为太阳,以月为太阴;又以“五行”对应四季:春属木,夏属火,夏秋之交属土,秋属金,冬属水。中秋月最明,尤为“金之神”者。

    月亮素雅,月光皎洁,月色清和,很贴合中国人善良平和、中庸含蓄的性格;月之阴晴圆缺,又寄寓普天下人悲欢离合诸多情愫。故古往今来,中国人敬月拜月、邀月问月、吟月玩月、舞月醉月……交织成民族历史上一部多情的月光奏鸣曲,或明朗空灵,或轻快悠扬,或感伤忧郁,透彻人心,经久不息。

    历来赏月、咏月,并非只有诗人词客独领风骚,在古代陶瓷工匠眼中,月光如瓷器的胎色,温润、莹白,足以承载民间对月亮的各种猜测和幻想。于是,跨界于生活与艺术的瓷器,便每每从一轮圆月中获得灵感,并时常辉映着来自遥远天际的片片清辉和粼粼月光。

    翠薇阁馆藏仿清乾隆缠枝莲龙纹抱月瓶,景德镇陶瓷工艺师全循古法精作。瓶身扁平,瓶颈呈管状,双鱼耳,器型饱满,通体圆浑,惹人喜爱。

    “抱月瓶”,亦称“宝月瓶”。因腹部扁圆,如满月突起,望之若怀抱明月,故得名。据说抱月瓶的外形最早源于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

    遥想当年,关山征伐,铁马金戈,此器曾浸染了多少绝域狼烟、边关风月,又曾灌满了多少征人的月下情思、梦里乡愁。“三五穷荒夜,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处,不忍见圆光。”这是唐人吕温的《吐蕃别馆月夜》。三五之夜,月亮最圆,这绝域穷荒的明月,想来也同样会照临在家乡慈母的北堂。诗人见月思亲,暗自转背,不忍再面对这撩人愁思的一轮圆月。无论唐宋,也无论西域与中原,团圆是华夏民族恒久的心念,而一轮满月正是此一心念的最好寄托,这恐怕是“抱月瓶”得以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制玉壶春瓶。通体施月白釉,口沿处釉薄微显胎色,足边呈酱色。

    “月白釉”,其釉色较天青釉为淡,犹如月光般洁白清透。月白釉釉色丰富,有多重釉白,如皓月、如美玉,有的白中泛青,有的白中隐绿,有的白中透着微微的金黄。而无论何种形色,皎月般恬静、温润的质感一直蕴含其中。赏此釉色,仿佛月白风清之夜,随东坡道人泛舟赤壁之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尽情领略其间清风白露、流水高山与月色天光之美,信可乐也!

    红木镶瓷画“貂蝉拜月”,翠薇阁馆藏“四美图”之一。作者王大凡,中国陶瓷美术大师。

    古人有祭月的习俗。帝王们春祭日、夏祭地、秋祭月、冬祭天,如今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都是明清帝王的祭祀之所。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貂蝉拜月”就是明清瓷器上常见的图案。

    红木镶瓷画“貂蝉拜月”,是翠薇阁馆藏“四美图”之一。作者王大凡 (1888年—1961年),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民国年间景德镇著名的“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在浅降彩的基础上,独创“落地粉彩”技法,用笔设色兼工带写,婉约内敛,飘逸灵动。

    中秋之夜,貂蝉绾髻簪花,裙裾曳地,双手合十,粉面朝天,跪拜明月,专注而虔诚。几案香炉,怪石蕉叶,中天玉轮,是古人拜月的经典画面。

    相传貂蝉是汉献帝司徒王允的歌姬,其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故貂蝉有“闭月”之誉。千百年来,貂蝉与西施王昭君、杨贵妃以四大美女的身份而婷婷袅袅、摇曳生姿于中国民间。其实,她们之所以被历史记载,并不仅仅因其倾国倾城之貌,主要还是因为她们都与当时的政治历史相关联。而在以男人为中心的时代,她们注定只能成为家国权谋的利用物和牺牲品,其存在包含了太多悲剧因素。但,千百年积淀的温良敦厚的民族文化心理就象一把筛子,它筛落了风云激荡的英雄事业和家国情仇,只留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丽、轻松与欢娱。就像千百年来,每当人们仰望八月十五的月亮,想到的是团圆,是吉祥,是平安,是美丽的嫦娥、勤劳的吴刚、忠诚的玉兔和清香浓郁的桂花树,而很少会想到嫦娥的丈夫、那个射下了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也很少会留意,嫦娥奔月,其实意味着人间的离情别苦。

    景德镇窑青花“嫦娥奔月”盘,广东省博物馆藏品,明隆庆(1567—1572年)器,盘高3厘米,口径15.2厘米,八角形、敞口、八角形圈足。


    谢谢阅读 (作者:翠薇阁艺术馆主笔月白风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瓷器上的月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gv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