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就收藏了哈佛大学的Positive Psychology公开课, 这课程在市面上被称为哈佛幸福课,可能为了更接近大众吧,教的东西的确是人人皆可受益。(课程链接→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_全23集_网易公开课)
但几年前看了一集就没看下去,甚至我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与积极心理学有关,但还是没有去看这个课。最近几个月心情不是很好,开始思考一些问题,看了认知疗法相关的书后,觉得不过瘾,然后终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把23节课看完了!课程内容超棒,老师超棒,简直爱上这老师了!
好了,接下来我来整理一下自己的听课心得吧。(以下并不是课程所有内容,我只是挑出自己特别有感悟的部分哈~)
【缘起:我的不开心】
前几个月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一种状态。我在gap year的时候是很开心的,但回到广州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又变得不开心;去西藏旅游是很开心的,但回到广州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又变得不开心;刚进入自己喜欢的演出行业是很开心的,但过了一段时间接触到一些神奇的事情之后又变得不开心。然后我就开始有点绝望,感觉自己的快乐是无法持续的。
我可以现在再跑去旅游,可以现在去山区做义工,可以现在就去打工换宿,去做一些令自己开心的事情。但我意识到我去追求的开心都只是短暂的刺激。时间流逝之后,我又变回那个不开心的自己。
难道我的本质就是不快乐吗?如果我能预见到我做的事情只能给我带来短暂的快乐,那我还应该去做吗?如果我连短暂的快乐都不去追求,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带着这些困惑,我开始学习这个课程。
【每个人有自己的幸福基准】
前几节课老师讲的东西,就刚好有解答到我的问题。
每个人天生有自己的基础幸福水平,外界的事情只是使自己的快乐水平围绕这个基准线上下波动。例如,考上理想的学校、获得心仪的工作,会使自己达到快乐的峰值,但一段时间后,会下降到原来的基础水平;如果失业、失恋、生病,自己会不开心,但一段时候心情恢复,也会上升回到原来的基础水平。
无论怎么样,最终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波动。所以重点在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基础幸福水平。
这究竟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要怎么改变呢?
1. 50%由基因决定。这个我们是改变不了的。
2. 外在环境只影响10%。外在事物只会产生非常小的影响。
3. 另外40%由意识可支配的活动决定。指的是我们的观念、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怎么去理解事物。而这部分才是我们应该去关注,应该去努力转变的。(难怪所有哲学、宗教都关注内心的修炼,所以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
【关注积极面】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benefit finding的人,看什么都会看到好的一面,一种是fault finding的人,看啥事都先看到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正如爱默生说的:To different minds, the same world is a hell and a heaven. 而如果我们想要使自己的世界变成天堂,就要努力让自己关注积极面。
老师经常说:“问题引发探索。”你提出的问题经常决定了你会关注什么。他还做了一个游戏来说明,给几十秒时间大家看一张图,让大家数出里面有多少种形状。时间结束后,老师却问,刚刚某个形状是什么颜色,这时候,几乎没有人答得出来,因为大家刚才的关注点并不是这个,所以没有留意到。同理,如果我们平时生活中只关注消极的问题,那我们可能会忽略很多美好的事情。
反思一下自己,我其实也是一个很容易会去思考消极问题的人。为什么世界那么不公平,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为什么自己不开心,为什么那么多人不遵守规矩……而想要转变,应该多问自己积极的问题:什么使我开心?身边人有什么优点?父母爱我的表现是什么?等等。
看回【缘起】里面我提出的问题,其实很多都是从消极的角度去说的,而当提出了消极的问题,自己会变得更不开心。所以,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转变的地方。
老师还讲了他外婆的故事,非常震撼和触动,我当时看这段的时候在公交上哭得稀里哗啦的。很难用文字去讲述这个故事,所以我直接把这段视频剪出来吧(8分钟讲了一个故事)。
哈佛幸福课-第8集节选-外婆的故事
【认知疗法】
“重点不在于事情是怎样的,而在于你看待事情的方式。”相信每个人都听过这句话,但是不是能够运用自如,又是另一回事了。老师也说,他教得其实都是常识,但其实common sense is not that common.
很多人以为是:
【事情】→【情绪】
但其实是:
【事情】→【对事情的认知】→【情绪】
所以情绪并不直接由事情引起,而是由我们对事情的认知引起。认知疗法要做的就是转变中间的认知过程,从而转变我们的情绪。
用自己举个例子吧,例如我被人批评的时候,我会很生气。运用认知疗法的话,就需要理性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我是不是放大了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我是不是只看到别人批评我的时候,忘记了其实对方经常肯定我?我是不是错误地以为每个人都会懂我?事情100%由我控制的吗?当知道自己对事情的认知存在扭曲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生气是没有必要的。(不过真的很难啊啊啊啊啊,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比较容易情绪化的人,羡慕那些天生就乐观平和的人)
推荐一下戴维·伯恩斯的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里面讲了蛮多认知疗法的练习。
【感恩】
人们通常都是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生病的时候,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失去亲人朋友之后,才会后悔;发生了不幸之后,才会意识到以前的生活有多好。
难道我们一定要等到悲剧发生,才会醒悟吗?No!
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关注身边细小而美好的事情,学会感恩。老师在课上经常说的一句话是:“When we appreciate, the good grows. When we don’t appreciate, the good depreciates.”如果我们感激人性中好的一面,那它会增长,我们就会拥有更多。如果我们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那好的东西也会慢慢枯萎。
其实这个话题真是老生常谈到不行了。但事实上有多少人能做到?我在生活中就经常遇到只会抱怨,却不懂感恩的人,经常遇到连“谢谢”都不说的人。(好了不吐槽)
不过这也不是天生就会的,需要练习。我在无数本书里面看到过介绍“感恩日记”的练习,也就是每天记录当天自己最感恩的几件事。虽然看起来有点矫情,但科学实验证明对提升幸福感、改善人际关系有显著的作用。我自己也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练习,感觉非常好。(不试不知道哈哈哈)
【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另一句老师的名言:“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There is no other way to learn.”生命是循环的过程,而不是一条直线,想要成长,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人际关系,抑或是组织、国家。
研究表明,绩效更高的组织,是那些允许员工犯错并从中学习成长的组织。家庭也一样,那些能够自在地谈论失败与错误的家庭,会更加幸福。
【关于教育】
有一个比较令我吃惊的结论:如果夸孩子聪明,那ta反而可能会变成害怕失败、不敢尝试的人,因为如果ta失败了,那说明自己不聪明;如果夸孩子的努力,那反而ta会更加勇于尝试。
所以说夸人不要乱夸,尤其是小朋友,应该多赞美在过程中他们的付出,而不是仅看到结果,这样他们会更享受过程。
老师还强烈推荐一个美国黑人女教师的书Marva Collins' Way。Marva Collins的学生都是那些别的学校不愿意收的“问题学生”(有智力缺陷或能力障碍),但最终都被她教得十分优秀。她简直是教育界的传奇人物,还拒绝了美国总统邀她出任教育部长的邀请,坚守在一线教育岗位上。
无论是怎样“无可救药”的孩子,她都充满信念,跟他们说,我相信你可以的,但是你要努力,不怕,我爱你,我陪着你。(是真心相信的那种,而不是表面的夸奖,孩子是会感受到你的信念)然后小朋友的自信心慢慢建立起来,会去享受学习的乐趣。
信念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吧。
【亲密关系】
想起了之前看过的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用了七十多年时间追踪七百多个人的人生,研究人员想找出怎样的人会更幸福。TED视频如下:
【ted演讲】哈佛大学75年研究:幸福是什么?
最终结论是,无论出身如何、成就如何,都没关系,最终使我们幸福的,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说,我们的亲密关系,这比世界上其他事情都重要。其他事情会让我们的幸福感到达顶峰,然而,很快又会回到基础水平。而人际关系是能使我们更快乐的事情之一。
而老师也强调,培养感情是没有捷径的,“If you want a relationship to thrive, to succeed, we need to put a lot of work in it.”。
具体要如何投入?有太多书都有讲,我就不多说了。
【万能的建议】
我在很久以前就发现了有几条万能的建议,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适用的。想更健康?想心情变好?想皮肤变好?想更专注?想更有自控力……通通适用!
《积极心理学》的课上,老师也从身心关系的角度给出了这些万能的建议:
1. 一周4次,每次30mins的体育锻炼
2. 每天10-15mins的正念冥想(或至少每天深呼吸几次)
3. 每天8小时睡眠
4. 每天至少5个拥抱,12个最理想
虽然看起来都很简单,但真的能做到却很不容易。能做到才叫真正的“酷”,哈哈哈哈哈哈。
【过犹不及】
每个人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可以拥有的东西也非常多。但是不是拥有得越多越好呢?
正如听一首喜欢的音乐是一种享受,但如果两首好听的歌同时播放却变成了噪音。好东西太多不一定是好事。
研究表明,时间的充裕比物质的充裕给人带来更多的幸福。所以不一定要做很多,只要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然后付诸行动就好。
即使找到想做的事,工作量也不是越大越好。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休息才能恢复精力,才能更好地工作。如果通宵工作,智商会降低10。(感觉现在很多公司要加班加点工作,以为越忙越好,其实是非常不科学的)
【幸福的传递】
如果想让世界更加幸福,自己先要幸福。如果想要照顾好别人,先要照顾好自己。
前几天我跟一个正在怀孕的闺蜜吃饭,我也是这么跟她说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放在夫妻关系上更重要,只要你们和睦幸福、互相扶持,小朋友反而没什么好担心的,在爱的氛围下,ta自然会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比ta学多少知识技能都重要”。
老师也讲了幸福传递的例子,如果你可以让3个人微笑,而这3个人又分别令其他3个人微笑。那么只要20次这样的传递,全人类都会微笑。这就是社会关系的指数本质。
所以做好自己,让自己开心幸福,也相当于在为世界作出贡献了。
【最后】
回到一开始我自己的困惑上,看完课程之后有挺大收获的:
1. 外在事物能带来的影响很小,相比追求外在环境的变化,我应该focus在内心的转变上。这样无论我在哪里,在做什么,我都可以开心快乐。
2. 关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美好的事情,珍惜和感谢这些美好。
3. 理性地识别自己不合理的认知方式,从而改变事物对我情绪的影响。
4. 接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有什么情绪都是正常的。经历不同的事情才会成长,就像如果不是前段时间心情不好,我也不会认真看完这个课程,从而学到那么多。
由于我的文笔有限,可能写得像鸡汤一样。但其实都是心理学上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建议。了解了人类心理的运作方式,才能更好地让自己开心幸福。
希望大家都能开心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