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决行为的动力问题,一切报班操作都是虚幻
一、起跑线与跟风
受益于巨大风口,类似改革开放,一些人成为了中产,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大多都对未来充满了忧虑,不仅对自己的未来忧虑,同时对子女子以后的未来更是忧心忡忡。
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自古有之,2000多年前,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孟母三迁。200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如此激烈竞争的社会,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在社会上以后过得更好。
为什么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呢?因为机会变少了,
为什么机会变少了?因为阶层走向固化了,
为什么阶级走向固化了?因为随着社会的繁荣稳定,社会阶层一定是走向阶级固化,而且以后的机会会越来越少,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社会竞争强度变了,人自然也要跟着改变,不然就要落后于人。
如何不落后于人呢?
依照惯性思维,中产大多觉得能有今天是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于是打算把方向定在教育上面,怕自己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所以向四周看看,周围人教育子女方式。
结果发现周围的人都把大把的钱和资源投在了教育上,这还了得,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子女比别人差,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本着笨鸟先飞原则,报了一堆班。
每天的学习内容安排地满满的,算术,语文,钢琴,英语,体操,游泳等等。然后让子女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这些上面。
网上一个3万撑不起暑假的这位高管妈妈很有代表性:
她算了一笔账: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
10天20000元;
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
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
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
“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
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这些人的付出注定了,没有大收获,或许会有小收获。
比如,旅游开阔点见识,但是微乎其微,不读书就算行万里路也是邮差;
钢琴最多在举行活动的时候可以表演才艺,多点成就感;
游泳相当于花钱锻炼身体,英文和作文注定只能学一些公式套路,奥数就让你多刷题,考试分数算是回馈,但是注定和最初的目的背道相驰。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班?因为有这么多的需求,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需求,因为有这么多的跟风,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跟风?因为有这么多的焦虑。
而市场提供了一种最现成的最简单的办法,花钱就行了,不用花几年时间去各种尝试和分析孩子性格,能力和社会最优的关联方向,最适合什么方向,直接一步到位。而市场只有生意,没有善意,也没有恶意,市场是功利浮躁的,但是培养人却是漫长而艰难的。
二、希望破灭
为什么这些人注定不能达成让子女成才的愿望?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本来想学好书上的东西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再加上人都有怠慢和浮躁的缺点,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经很厉害了,不然孟母也不会用断织来刺激孟子怠慢学习。
如何让人成才?
非学无以广才,只有学习才能有才,
学什么?
学基础教材就够了。
但是接下来问题又出现了,学习枯燥,乏味,而且需要几年几年的努力,远远没有玩乐来得自在,可以玩乐的东西太多了,像孟子一样怠慢怎么办?
面对一摞,一言不合就每本几百页的书,在学习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怎么办?
所以所有的问题最后都成了行为源动力问题了,不解决行为动力问题,就算压抑着考上大学,也只是吃喝玩乐。
如何解决动力问题?这个问题太难了,让人主动学一阵子容易,主动学几年,十几年,难上加难。家长把这个难题甩给了学校。学校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又不能不解决,只能压着学,定分数看看学习成果。
所有的一切都压到高考上,高考后就解放,动力以后再也没有了。没有动力,说什么都是白搭。很多人以为自己有动力,其实那只是惯性,长时间的看书,考试,已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思维方式。
什么是真正的动力,什么是惯性呢?看他学习是不是联系现实,而不是为考试。两者有什么差别呢?
这些真正有动力的人会在面对现实难题时,遇强则强;而惯性考试型的人习惯了读书考试,遇到发难往往不知所措。
比如新闻上关于各个高校常报道的各类利用毕业证书欺压的案件,很简单的事情,解决不了,就他自己有证书弱点,教师就没弱点?寻死觅活的,这些都是没有动力的,他们有的是惯性,惯性不是真正的动力。绝大多数的老师的目标只是kpi,他们不关心学生以后怎么样,他们连自己都拯救不了。
什么是真正的动力?
非志无以成学。
只有志向才是真正的动力,志向的外在表现就是意志,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是没有志向的。
少年时他们没有志向,高考就是他们的志向,高考后上大学没有志向,吃喝玩乐就是他们的志向,工作后他们没有志向,老板的梦想,理想就是他们的志向,当他们听完老板的梦想后,感觉热血沸腾,仿佛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志向。
然而现实却是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都是强者博弈后,强者的意志向下的延伸;公司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因为这是老板意志向下的延伸。
对于一个对子女未来充满期待的人,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竞争岗位的时候,被别人打败,拉投资的时候被同行打败。
所以主张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完全正确的,笨鸟还知道先飞呢,如果聪明鸟都先飞会有什么后果?笨鸟永无出头之日。
但是依靠盲目跟风企图通过报班来安慰焦躁的心,无异于饮鸩止渴。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做了这个事,那个事就必须放弃了。想一把抓的,最后都一无所有,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突出。
三、如何改变
如何才能让子女成才?学习,
如何才能学得好?
这个问题在文章《史上最大笑话-读书无用论》里面已经详细的讲过了。
如何让人变得有志向和意志,在文章《强者之路》里面有方法。
很多的家长不仅想让子女成才,更想改变命运。
对于这类人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现在的教育,大学之前学习各种基础,以便大学能听的懂专业知识,学好专业知识后,学校向工业体系输出人才,所以教育改变不了命运,只捍卫阶层。
待在学校象牙塔里面的老师们都没有经历过社会上竞争的风吹雨打,如何教别人竞争?所以只能教书本内容,理论和实际相脱离。马云,马化腾等大佬他们为什么牛逼?是因为他们敢创业就牛逼?因为他们有钱就牛逼?因为他们口才好所以牛逼?因为他们技术高所以牛逼?因为眼光长远所以牛逼?
论技术公司里面的技术精英可以吊打他们,论口才,各路销售大神可以吹的天花乱坠丝毫不比马云差,有钱只是结果,敢创业的多如牛毛。
为什么他们这么牛逼?
因为他们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
用什么方法打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打败所有竞争对手」。
看看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起初如何竞争的,两个人都挂起了海盗旗,开始了激烈的pk,最后胜利者比尔盖茨说了一句至理名言「好的艺术家创造,伟大的艺术家复制」,我时常在想,如果先复制后创造呢?恐怕天下无敌了吧!对于环境单一的学校教育而言,教出来的大多是脆弱的人。而社会是高度复杂多变的。
想改变命运需要大机会。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大机会,都在社会巨大变革的风口上。在那些风口,需要的是冒险精神和行动力,而不是精致的学历。
而想要在风口上竞争的过别人,需要大格局,大气魄,年轻的时候多学些经史有助于理解大,不要看到什么都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把万物都从无到有推演一番,什么都不应当了。
看起来瘦的人有一堆的好习惯且经常运动,看起来学习好的人常常挑灯夜读,看起来富裕的人常常四处奔波。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都是事在人为。
因为小知不及大知,所以只可以由大入小,不能由小入大。人之初,性本无,一切都是塑造出来的,你不积极塑造,环境自己会帮你随意塑造。对于大多数忙的打转的人来说,他们就没有时间去塑造这些,所以经史是最高效和简单的方法。
经史对塑造「大」效果显著,而且经史熟读后容易产生大志。有了志气,一切都好办了,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想想那些伟人,哪一个困难程度不是你的百倍不止。没能力,主动去学,遇到挫折,越战越勇,所谓疾风知劲草,就是这样。
对于很多了解历史的人可能不服,历史有这么大作用?然而事实是绝大多数人都只把历史当故事看,他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的假设当自己面对当时情况该怎么办,他们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常见则不疑,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所有人都觉得苹果落下来理所应当,牛顿则不然。
对于大多数急功近利的父母,他们不懂这个世界,不懂这个宇宙,他们只会说他们在意的,懂得东西,不断的几年几年的重复,核心无法找个高薪或者稳定工作,至于高薪和稳定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利弊,他们都不关心。所以经史在他们眼中毫无价值。
对于凡人来说,笨鸟先飞就应该找一个方向,强攻专业能力,然后做到极致,
极致的标准是什么?
超越绝大多数同行。
如何找方向?
你要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自己。
如何了解社会,了解自己?
多观察,多思考,多尝试,多归纳,多演绎。
如何做到极致?依旧是动力问题。没人能帮你解决,只能靠自己,方法哪里都有,然而对于凡人来说连早起都做不到。
这个世界没有秘密,然而大多数人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