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带孩子一天,回来小腿疼。今早睡醒后,大腿疼。可是还要出去啊!不出去就在家看电视就打架!
有时候,很是怀念小时候。物质生活的贫乏,文化生活的不富裕,但没影响孩子们的快乐。大家都土里刨食。第一名的家长不沾沾自喜,考个位数孩子的家长也不会感到焦虑丢人。孩子们你喊着我我叫着你,三五成群,东南西北,满村庄乱窜。跳房子,踢毽子,木头人,玩起来没完没了,不知疲倦,不到吃饭不回家。大人嘻嘻哈哈,孩子快快乐乐。
现在,孩子们似乎不会玩了。没有手机手足无措,没有玩具手足无措。也跳房子,跳一回合,累了。也玩木头人,跑三下,累了。也踢毽子,踢五分钟,累了。
孩子们不会玩了,大人们也不会哄了。在家,写不完的作业。出来,点不完的手机。孩子在健身器材玩,家长点点点。孩子在挖沙子,家长在点点点。陪伴孩子成了一种形式。
早上,搓洗昨日换下来的衣服。我在楼下洗手间搓洗,娃爸到楼上洗衣机去漂洗。忙完,已是十点钟。
我们带哥俩儿外出。大妮不去,说是下午和同学约好有事情,申请了20元经费。婆婆自愿陪着大妮在家写作业。公公嫌累,不出去。
我在路上,和大妮同学的妈妈确认他们下午的时间点。得知同学下午有事,不能约。赶紧电话告知婆婆。并问大妮是否需要回家接她。最后确定,写完作业打电话给我,娃爸回去接她。直到我们两点回家她也没打电话。
想着周末,总要带大妮走走。车停在了小区外,打电话给婆婆,让她和公公带着大妮下楼,带他们去公园玩。娃爸在车上等。我累了,带哥俩儿回家,路上碰到了婆婆和大妮。我问爷爷呢?大妮说,爷爷说不去。婆婆说她不去。我问大妮还要去吗?大妮自己去没啥意思,婆婆也劝她不要去。通知娃爸回家。祖孙两个溜达出去了。
在楼下陪孩子们玩了会球,上楼来,感觉站立不住。真是太累了。床上躺一躺。看会书,竟然睡着了。
起来时,婆婆在厨房忙活,孩子们在看电视。看婆婆那意思是让我炒菜,问我炒什么配什么怎样?我坐在餐桌边喝了口水,说你看着弄吧,我实在是累的站不住。又回屋躺着。等到娃爸进屋来喊吃晚饭,我才起来。
吃好饭,喂好小宝,刚六点多。看着小宝打哈欠,哄着小宝去卧室读书。三五个故事讲完,小宝也没睡着。我倒是困的睁不开眼。
大妮的卧室放了张书桌,婆婆主动陪大妮去写作业,我说服大妮让婆婆陪着睡,抱了娃爸的被子回卧室。
不到八点,小哥俩儿都睡着了,我也睡着了。大妮不知啥时候写完的作业,娃爸也不知道从客厅看手机看到几点。
我醒来时,看了看手机不到十点。想着日更吧?翻身却睡着了。再次醒来抱小宝去尿尿,一看不到十一点。想着大妮的阅读测试卷还没做,爬起来去客厅做。
先日更。碎碎念。自从断了更,忽然就没有了坚持的动力。
寒假里班班共读的两本书《灰尘的旅行》《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大妮不感兴趣,大略翻了翻,我硬着头皮读完了,但所记不多。科普读物,虽然很有趣,读一两篇还可以,一部书读下来,实在是记不住什么。
为了向县里展示读书特色,出了些测试题,让学生做。大妮怎会做?她又没读。我读了,也不会做。看着答案,直瞪眼,翻书都不知往哪里翻。
当阅读流于形式,学生累家长也累。
其实我读得很认真,但还是不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