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坠落,DETACHMENT 的准确翻译——《超脱》观后感

坠落,DETACHMENT 的准确翻译——《超脱》观后感

作者: 邱宏健 | 来源:发表于2018-06-06 21:23 被阅读53次

    刚看过电影的人,恐怕很难立刻从那种压抑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尽管最后我们似乎看到了温馨的结局——阳光中的拥抱,但我们知道,艾瑞卡其实已经如同梅里迪斯一样,被杀死了。短暂的阳光以后,结局指向的其实还是那间破败的学校,作为多重隐喻,它告诉了我们艾瑞卡的最后,告诉了我们学校的最后,告诉了我们时代的最后。我们很容易对比发现,比如对比《死亡诗社》,《超脱》的故事已经彻底撑破了校园,溢出到整个社会,乃至整个现代文明。这种压抑,痛苦,焦虑,迷茫,分裂,反抗——失败的反抗,不仅仅是从几组缠绕在亨利身上的故事一点点展开的,更是导演通过他的镜头语言,准确地把文明重压砸向荧幕以外。电影中不断使用的面部大特写,让我们从画面中感到了直接的压迫,放大的面容,永远是消极的,永远胀出画面,摄影机似乎总是无力的,不能掌握画面,而这种大特写同时是抖动的,焦距不断飘离出人物,摄影机不断努力锁定人物,又不断失去人物焦点,画面反复前后拉扯,模糊与清晰易手轮回,如同一个迷茫的孩子。除了这种大量的大特写镜头,导演还非常偏爱低机位下的仰拍,在这种仰拍之中,我们在被摄人物身上看不到惯常的强有力的主导性(比如仰拍一个超级英雄)而是感到了环境的旋转颠倒,感受到了不稳定,感受到了一切的失速,坠落在我们头顶。

    伴随着这样坠落的,是秩序的全然崩塌,而秩序全线崩塌的首先,是校园秩序。我们痛恨校园规训,我们期望打破同构于社会霸权秩序的校园秩序,但这种打破本应以建立为前提。我们期待的是真正对孩子负起责任的教育,我们要那样一种秩序:尊重差异性,健康,向上,尊重边缘群体,指向生命本身,而非毁灭。垮掉一代作为一种对主流秩序的颠覆意义非凡,可是问题并不在于砸碎,而在重建。电影中的这座摇摇欲坠的私立学校中,那一群无意识的垮掉一代想要重建什么呢?不,不是这群孩子,而是这群愚蠢的孩子背后喂养他们长大的文化想要重建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它要的并非反抗,而是隐藏在“垮掉”之下的更真实的规训。让我说出来吧,它想要的,是钱的秩序。而这个“它”,就是钱本身。就像亨利的那句诗:“我是钱。”校园成为社会蔓延的一角,真正善良道德的老师被一次次冲击,他们无人尊敬,听不到一句谢谢。电影开始的几组真人镜头早已言明:在这个时代,教师不过是一个职业,也许是卑微的职业。如果你不能像查理老师那样用幽默和药物麻痹自己,就只能像亨利那样痛哭了。

    亨利作为电影中的一个故事角色是失败的,他没有扭转私立学校败亡的命运(观影期待),他也没有拯救梅里迪斯,他也不可能在生命上拯救艾瑞卡,更重要的是他无法拯救自己,但毫无疑问他是全部电影中意义之上的唯一救赎,耶稣一般的存在。他用忧郁的眼泪在混凝土一样的空气里砸出了一道缝隙,以使人们得以呼吸。垮掉的一代们在他的课堂上安静下来,他们在亨利的身上感受到了金钱逻辑之外的另一重逻辑——人文的逻辑。而人文,就是整个人生。在随着亨利走进学校的许多视点镜头里,我们目睹了各式家长的荒谬。校园的围墙已经坍塌,那些孩子们的家长闯入教学大楼就像战士杀进羊群,他们像是前现代文明的野兽,随意对老师发泄他们的愤怒,可他们又满口都是法律道义。亨利苦笑着说,“人们在成为父母以前应该确保懂得怎么做父母,别在家里做实验。”他也明白这根本不可能,所以他笑得没有底气。其实人不需要去刻意学着怎么做父母,人要学的是如何做人。而怎么做人,个体更多的遭受是整个社会的全面胁迫。学校(教育)反映的所有问题,在电影里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生活的一个侧面,校长和丈夫的不和谐,女教师莎拉的孤独,那个羸弱的男老师家里的分崩离析,还有被父亲蔑视的梅里迪斯,等等,学校不是社会的法外之地,人们承受的是金钱社会带来的全面威胁。我们忽然想起了卡尔的那句话:“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爱,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爱,父爱,母爱,友爱,情爱,最简单的对你好,最简单的倾听理解,在《超脱》的世界里永远是首先缺席的,你无法想象学校里的随便哪一个孩子会有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圣洁的主人公形象亨利,首先是先天的罪恶产物——乱伦的产物。他的两次狂怒,都与外公有直接关联。第一次在医院,貌似是因为半夜被叫到养老院,实际是他对外公的抗拒,他不想见他,他厌恶他。第二次狂怒,是被女老师莎拉误会,当他发现自己有任何可能被别人误以为是一个对小女生有不正常欲望的变态时,他彻底歇斯底里地发作了,他不能哪怕任何一丁点地把自己和外公联系起来。而亨利的复杂就在于,他如此痛恨、厌恶外公,但他在外公死前给予了最后的安慰(并非宽恕),安慰这个已经神经失常的外公。他在模仿母亲的口吻中,说出了那个真相,他对他的外公叫出了“爸爸”。这段设计非常精彩,我们看着亨利的眼睛,知道他其实是以自己的身份在诉说,而身边的艾瑞卡,只以为亨利在简单模仿她的母亲派翠西亚。那两句女声的模仿,格外地撕扯人心。而事实上,导演在之前的镜头中已经用一个两人镜像的画面为我们预先揭示了这个谜题。

    故事通过亨利的身世向我们说明了家庭对孩子带来的巨大创伤,还有雏妓艾瑞卡。亨利带给艾瑞卡的,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种终于得到填补的父爱。亨利用手轻轻拨开艾瑞卡的大腿,看到她被强暴而受伤的大腿内侧时,他眼睛里的伤痛,是加之于一切孩子的伤痛,是对生命的伤痛。艾瑞卡经由这样的关怀获得了全新的生的意义,而使我们震颤的就在于,那不过是最基本的关怀,但对于艾瑞卡,这已然是生命的全部。对于艾瑞卡来说,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家长会缺席(在亨利身上我们是知道的),但我们能感到这个空隙被填补的惊人力量。我有时在想,那些游戏成瘾的孩子,当他们的父母们厉声要夺去他们的游戏时,这些父母究竟会用什么来填补游戏所留下的空白呢?恐怕可怕的并非身体的缺席,而是心灵的退场。而这种东西,有时候,或许往往,晚了就来不及了。

    《超脱》的世界,是一个溃乱坠落的世界,一切都处于持续不断地支离破碎中。现代文明的逻辑所承诺的那些美好全部被“现实”无情揭露。亨利流着泪说:“我们都有责任引导青年人,以防他们走上自暴自弃的不归路。”“我们失败了。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让所有人都失望了,也包括我们自己。”而亨利没有言明的真相是,这种失败,首先是引导者自己的自暴自弃。他们——其实是我们,放弃了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想象,更加放弃了为这种想象的一切努力,而由此坠落,而由此永远不能超脱。

    糟糕的是,我发现现实越来越像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坠落,DETACHMENT 的准确翻译——《超脱》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mi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