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段单人讲述的短视频,是关于全民免费医疗改革的。
讲述人是北大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内容大致如下:
1.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实施的是全民免费医疗,国内应该推行这样的医疗改革。
2.现在机制下,医院要创收,老百姓也想着骗社保,进行全民免费后反而是省钱的。
3.改革类似于互联网企业的做法,对所有人免费或者收很少的钱,但如果想有更好的体验,就需要出额外的钱。比如其他人八个人一个病房,你可以住星级酒店般的单人间,吃住医疗服务都是最好的。
国际上来看这确实是个长期趋势,但短期来看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实际情况需要考虑。
从部分节假日免费,高速公路堵车严重的情况来看,免费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1.时间
我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14亿人,虽然不会同时生病,但慢性病、重大疾病患者,和婴幼儿童、中老年人都是容易生病的人群,所以每天看病的总人数其实还是很大。如果需要免费,就需要考虑医院的分布密度问题。否则,说是免费,但一个骨折的病人,要预约排队,等两周才能看病,是等不了的,只能自费去更贵的私立医院了。
2.成本
这样改革是否真的省钱?
要知道目前国家药物名录中在列的有19多万种。共分为甲乙丙三类药,其中甲类乙类是常规辅助类药品,但慢性病特效药,治疗大病的特效药均为丙类药,且数量为18万种。目前的医保报销制度中可以报销的绝大多数是甲类和乙类药。
老百姓中有句话“小病忍着,大病等着”。
所以,免费后,之前小病的人会看;生大病,之前很多没钱的人,也会看。这一块新增的支出是非常巨大的。
而收入只有大家交的社保,并没有新增。和比医院创收多交的税和个人骗保的总和,哪个数量多,真的需要好好核算。
虽然作为老百姓,我们都希望能享受更多的福利,但从理性上讲,成本上不成立的事情,是不具备可行性的。
所以,目前来说,全民免费医疗改革还需要从长计议。就算改革,恐怕也不能照搬国外,需要根据国内实际情况优化中国特色的医疗体系吧!
个人愚见,为了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应该分两部走。
一是增加公立医院密度。三甲、二甲、一甲及社区医院必须保证足够的密度,各小区、居委会辖区、街道辖区和地区都必须覆盖到位。
二是加强对莆田系医院的管理,同时引导少量中高端私立医院的建设,弥补中高端人群的品质需要的。
三是加强预防和康复工作的管理。将健康重心放在预防,做好健康宣传工作,引导大家健康生活,同时多举行各类健康运动活动。增加对重大疾病(含重大意外)后期的康复的医疗资源的投入,避免病人同一部位原因二次入院。
某种程度说,看病其实是迫不得已。就现阶段来说,属于花钱受罪的事。这个看过病的人都感同身受,尤其是家里有小孩或老人生病的,基本没心情上班。
所以,做好自己的预防工作。合理作息、健康饮食、心情舒畅、适度锻炼、安全防护等。这也是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的最好方式。
愿大家健康平安,生活有热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