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女士(化姓)今年65岁,一年前,她因为鼻子流血到医院检查,没想到竟然检查出她得了鼻咽癌,耳后淋巴转移。
她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放化疗加靶向药的治疗,可连续治疗了六个多月,总共进行了放疗58次,靶向药4个疗程,化疗4个疗程,病情却并没有好转,依然鼻子流血不止,头晕、乏力、怕冷、难以下咽等症状也陆续出现。
治了这么久都没能治好,房女士对治疗方法产生了怀疑,干脆停了放化疗和靶向药的治疗。
停药之后,她的症状加重了。房女士早有心理准备,她清楚之前的治疗还是有些用的,至少控制了没让鼻咽癌持续恶化,不然她也不会坚持治疗半年多。可是她期盼更有效果的治疗方式,而不是即使治疗了也看不到治愈的希望——她宁愿不治了等死,省得浪费孩子们的钱。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93259/0e2ee771b9b5559f.jpeg)
房女士开始转而求中医治疗,几个月后,她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我这里求诊。
经过问诊,我对比房女士之前的病历,发现她的鼻子流血情况加重了不少,血量变多,次数也更加频繁,头晕乏力、特别怕冷、浑身疼痛。吃东西更是困难,总感觉有东西堵在喉咙那里,难以下咽,还经常打嗝,只能吃一些稀饭。睡眠情况也越来越差,大便干结,还出现了便秘的情况,小便情况倒是还不错,精神状态也还行。耳后淋巴有肿块,舌头上有多个裂纹,脉搏细弱。
诊断结果是中医里面的血证,辩证是身体气虚、阴虚所致。可以使用益气、养阴、止血的方法来治疗。
三诊开方,辩证分析
初诊,我拟方当归补血汤、升陷汤、五仙散、增液汤、芍药甘草汤加减化裁。
开方如下:
黄芪60克、当归5克、仙鹤草30克、阿胶10克(烊化)、炒五仙各10克、知母10克、生地30克、麦冬30克、玄参30克、陈皮15克、生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炮姜炭6克、茜草炭15克、地榆炭15克、大黄炭6克、荆芥炭10克、黄芩炭6克。7剂,水煎服。
七剂服下,患者出血减少,便秘改善,失眠、嘴巴干苦、喉咙堵的情况依然存在。
于是二诊改方如下:
黄芪60克、当归5克、仙鹤草30克、阿胶10克(烊化)、炒五仙各10克、知母10克、生地30克、麦冬30克、玄参30克、陈皮15克、生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炮姜炭6克、茜草炭15克、地榆炭15克、大黄炭6克、荆芥炭10克、黄芩炭6克、法夏15克、姜夏15克、茯苓20克、厚朴15克、柿蒂3克、丹参15克、沙参10克、浙贝母3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60克。7剂,水煎服。
又七剂服下,患者失眠症状好转,鼻血止住了,噎膈情况好转,不过大便的时候还是觉得无力,淋巴结会感觉到疼痛。
于是三诊我在二诊开方基础上加干姜、肉苁蓉、白术、牡蛎、鳖甲、夏枯草、皂角刺、天花粉、炮山甲。
改方如下:
黄芪60克、当归5克、仙鹤草30克、阿胶10克(烊化)、炒五仙各10克、知母10克、生地30克、麦冬30克、玄参30克、陈皮15克、生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炮姜炭6克、茜草炭15克、地榆炭15克、大黄炭6克、荆芥炭10克、黄芩炭6克、法夏15克、姜夏15克、茯苓20克、厚朴15克、柿蒂3克、丹参15克、沙参10克、浙贝母3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60克、干姜10克、肉苁蓉15克、白术60克、牡蛎60克、鳖甲30克、夏枯草30克、皂角刺10克、天花粉30克、炮山甲3克(吞服)。7剂,水煎服。
辩证来看,房女士是鼻咽癌发生淋巴转移,经过医院治疗后正气大损,需要补足。
中医认为,身体的气血互相依赖,气能固摄血液,气虚会导致身体产生问题,才会流血不止,而血液不足也会影响身体的气血循环,失血过多身体就会变得更虚。因为气虚血液供应困难,于是出现头晕、乏力、排便无力、手脚冰凉等症状。
而津血同源,身体的津液和血液来源相同,如果血液不足,就会导致体内津液的不足,进而影响到胃肠的润滑和消化,出现食道干涩、吞咽困难、胃口差以及大便干结等问题。
气血不足还会导致身体经络失养,引起全身疼痛等症状。因此,治疗要以益气养阴为主,同时要治疗出血问题,这就是我为房女士治疗的思路,共勉!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