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读后记II矫情的维特

作者: 末渡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11:58 被阅读11次
少年维特之烦恼

文 I末渡

一个容易让人焦躁狂热的季节,在韦次拉尔城帝国最高法院做实习生的歌德疯狂地爱上了已于他人订婚的夏绿蒂.布甫。但他并没有像少年维特爱上有夫之妇绿蒂那样,深陷在爱情的漩涡中不能自拔,以至煽情地把绿蒂对他的爱当成一杯毒酒,以至绝情地从绿蒂手中接过她擦过灰尘的手枪饮恨自杀......

借维特之口抒发自己爱情的歌德决然离开了韦次拉尔城,这座伟大的城市,因为歌德“慧剑断情丝”地决绝离去,才诞生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伟大的作品而成就了歌德伟大的一生。

无论处于哪个年代,爱情始终是人类最不可缺的一种情感,也是世间故事永恒的主题。但若只为爱而爱,不去深谙有缘无分的道理和有舍才有得的真谛,这样的爱情也是难以持久的。她就像一个没有悠扬悦耳旋律伴奏的干涩主题,那将是个多么无趣寡味的故事啊!

中国哲学第一人——金岳霖的爱情观之所以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是因为他才是世间最懂爱情的男子,他对林徽因的痴恋有“三洲人士共惊闻”的传奇,远远胜过维特对绿蒂的痴迷。

同样都是世间的“痴情种”,一个选择继续活在爱人身边的静默守护,一个选择留下痛苦给爱人的、自私的“以死明志”。死,显然比活着更加容易,我们很容易就能看明白怎样的选择才叫爱。

维特对绿蒂的爱情敏感而又脆弱,还带有最终的占有欲。借许多读者一针见血的读后感的话说,是一种“虽是炽热的、忘我的却已偏离了爱的真义”的痴迷,是一种自私的、非理性的、甚至是带有“变态”的自作多情,这种爱的结果就是“不是毁灭他人就是毁灭自己。”

自然,导致维特最终走向抑郁自杀的人,还是“那么理智,却又那么单纯;那么坚强,却又那么善良;家务事那么艰辛,心灵却又那么宁静”的绿蒂,她对维特的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她同时爱上两个人,却始终不敢跟心知肚明的丈夫阿尔贝特明说,让两个男人来个公平公正的竞争,仰或还可以当着他们的面给自己一个自由地选择。她暗暗指望把维特变成她的“兄弟”,能够继续呆在她身边爱她保护她,就像金岳霖保护好友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一样。

她也想促成维特跟她的一个女友结婚什么的,这样她就可以在丈夫和丈夫的情敌之间形成一种情如手足的友谊,但她发现她的女友之中,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能配得上维特的,就只有她自己,她不得不承认,在她的心里,她还是“暗暗的由衷的希望把他留给自己。”

绿蒂的这些想法并不自私。既拥有婚姻又拥有爱情,是每个不安分的人性的期盼和夙愿,自己得不到的,也不想让别人得到,也是每个欲念深重的人性的本能。

但是,凡尘俗世中的人儿形形色色,同样遭遇如此不幸的爱情却有着不尽相同的幸福结局。

“匠心之城”的一篇有关于“金岳霖终身不娶”的文章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林徽因出身名门,才貌双全,金岳霖一见之后便倾倒于她的谈吐才华,爱上了她。可惜此时她已经是梁思成的妻子。

聪慧如林徽因,不会看不出金岳霖对自己的感情,而她对他也有好感。终于,她苦恼地对丈夫坦白了自己的感受:“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听完妻子的话,梁思成非常震惊,他终夜苦思,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徽因到底和谁在一起会比较幸福?”

苦思一夜后,他决定将选择权交给妻子。他面带憔悴地对林徽因说: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真的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终究是女神的丈夫,胸襟广阔、气度不凡。

林徽因将此语转述给了金岳霖。在这千载难逢的良机面前,金岳霖却弃权了,他说:“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主动退出后,金岳霖对林徽因一直保持着柏拉图式的爱情,后来还把家搬到梁家附近,“择林而居”,经常出入梁家,并说自己“一离开梁家,就像丢了魂似的” 。

......

同样,“百科”里如下介绍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感情: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汪曾祺在他《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讲道: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

可见,自古以来,婚外恋是允许发生的,但发生的同时,“理智地驾驭”自己的心态也是必须的。

维特开始迷失了,绿蒂跟着就迷茫了,阿尔贝特也不得不起了妒忌之心......涉事其中的人,没有一个还存有理智地去诱导维特走出“爱情的坟墓”。

维特的矫情,就是把坟墓当作了他爱绿蒂的最后归宿,不仅仅是对他自己残忍,对最终情不自禁地爱抚了他的绿蒂又何尝不是?

我爱维特的痴情和专一,哪个性情中人会不想拥有如此热烈而痴迷的爱呢?但我不欣赏他如此决绝地自杀,那是对“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之绝妙爱情的扼杀。

换做我,我不会死在爱我之人的“手里”,那对活着的她是怎样的一种折磨? 我更不会当着“情敌”的面、用情敌的手枪来自杀,那是让对方笑话我软弱呢还是承认自己爱绿蒂的程度不如对方?真要死,也死得离他们远一点,把彼此当成只不过是彼此生命中的某个过客,就不会死地那么难堪那么悲情了。

我也爱维特偶发性的充满智慧的理智,他说:“我们生来就是这样,我们拿自己跟所有人比,拿所有人跟自己比,幸与不幸全取决于我们较之相比较的对象。”

——多么睿智的思想,读者读懂了,他自己却矫枉过正地把自己的幸福归宿全交托给了与阿尔贝特的对比之上,他的不幸,在于“相比较”之后的懦弱退缩,而不是勇敢超越。

——感情世界里太多的不幸,也许就来源于这些没有底气的自卑和不敢跨越的痛不欲生。

其实想想开,有什么呢?

爱情她根本不会消亡。只要我们存在一天,爱情始终会降临到我们头上,只有我们死了,她才会不复存在。

所以,为情所困为爱自杀永远都是最愚蠢的行为,等于亲手把自己本来有希望争取到的爱给活活地埋葬了。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 第 259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书读后记II矫情的维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nn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