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牛奶、酸奶这些触手可及的日常食品不只是糖、蛋白质、乳酸菌人体所需的供能来源,它们是带我回归昔日宁静的标识牌,它们包裹着与我至亲之人的温情,我没有被遗忘或遗弃。
外面裤腿摩擦的声音向我所在的位置靠近,我也想迅速挪到门口处查看一下动静,马桶把我牢牢地牵制住,一个声音说,要分先来后到。哎,那着急也没用。
“啊?有人。”门口已经连续敲了几声,我赶忙应声道。
“是生鲜”小哥回应。
“您放那里吧,谢谢”我镇定住语气
“您需要取一下”
门把手有扭动的声音,“好,您放下我取。”
裤腿摩擦的声音远去了。我还困在马桶上,应该是它了,地址填错,我与它失之交臂了两天。生理渴望甜食的摄入意味着身体某种维生素的缺失,照这么说,用维生素片代替两餐,连轻断食的两餐也省了,准备和料理食材的过程耗时且费力,还要顶着结果不尽人意却只得自食其果的折磨。于是,萌生了就水吞食维生素或者便捷补剂,我也逐渐靠近了这个最初被我视为乏味的人类物种的思维模式,但我还是把它限定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当下有比口舌之乐更牵制我注意力的事情出现之时,吃饭与其说是种享受与休闲,不如说是阻断了我与创作的一次深度交流的负累。可是各个器官的状态都会自然传递给大脑,你置之不理,它便一直缠着你,像憋尿,手头事情不想放,等到膀胱蓄存的尿量达到最大容量限度,坚持忍而不排会使膀胱肌肉收缩能力减弱,导致排尿却排不尽或排的缓慢。饥饿感来袭和忍尿不排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体会不由自主的精神涣散,企图动用意志将其压制住,这一企图已经严重干扰了当下需要集中注意力所做的事情,而憋尿的同时不妨碍脑袋运动。肚子也紧跟着不乐意,一声难登大雅之堂的咕咕叫迫使人注意到它在抗议,在这种注意力争夺的时刻,让自己活着抖擞精神占了上风。我赶紧提好裤子三步并两步打开门,东西真不少,泡沫箱边上一个迷你纸箱是从哪里寄来的?里面什么东西?
冷藏的归冷藏,冷冻的归冷冻,阅读面单上的文字叫人大吃一惊,“这么小的么?”用剪刀沿着贴合缝隙划开,散落一地五颜六色的蛋白棒,视觉刺激仿佛我已品尝过它们诱人的味道,看看时间临近中午,不妨拿它解决一餐,快速且极具满足感。排列好顺序,手机先吃。“咔嚓”。先吃哪个呢?幸而选择困难症与我无缘,轻轻撕开外包装,用品尝一星米其林的姿态对待这第一口。我咀嚼着,眼前敞亮的一片景色幻化成了我与至亲的无数次探访米其林的经历,“你感觉一下,什么味道?”我也会下意识的在心里问问现在的自己。“什么味道?”
面对他,我通常会给出一个他意料之外的八杆子打不着的惊动他脑壳的回答,他会不自觉的皱起川字眉,狐疑地探寻“有这个味道?”随之发出一声“咱俩味蕾肯定不同”的感慨。其中包含着对我感知到的味道的困惑与对彼此之间味蕾感知的极大差异的惊叹。
每逢此时,我就像一个被老师点名答题的学生,生怕我语出惊人,与其他人答案不一致,要么是才不世出,要么是愚不可及。可是活在社会上比做学生残酷得多,你必须迎难而上,没机会交白卷,上交就是一个生物把自己未知的积习或隐或现的呈现在另一个生物面前,等待着被评判、被容纳还是被拒绝、甚至被嫌弃。
我的每次对答仿佛是进入了测试常识与自我认知的赛道,这使我每天都在有意识的生活,我的言语、行为,我的每一次与外界互动,都被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一记录,我也不甘示弱,跟着自己的四只眼睛一同进行自我感知与自我纠偏,八只眼睛一同发力助人成长。
里面满满的花生酱包裹了一层焦糖巧克力外衣,是个减糖版的没有花生颗粒的士力架蛋白棒。32g小小一条就要119大卡,克数和热量之比,热量不算低,女性嗜甜时期是相对健康的甜品替代品,但吃完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不如来一碗100g面条或者100g米饭搭配蔬菜和蛋白来的健康又饱腹。
看着这些花里胡哨且艳丽无比的外包装,试问多少人可以活在一个由自己做主的框架下呢?这要先给“自我做主”下个定义,自我做主等同于自由么?假设一个人从出生到30岁,从未进入国家设立的校园生活学习,他的认知大部分来源于藏书如山的家庭成员以及与之亲近的亲朋,阅读与周游各地伴随了他成长,那么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呢?他会有怎样的人生追求与理想呢?一个没有经济负担,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他会以怎样的日常排忧解闷呢?也许他不会体验到萨特的他人即地狱之感,也不会去在意旁人投来的眼神与评判的言语。
大多数人的日常被不知不觉的拖进了资本家为全人类构建的生活蓝图里,有人在努力把自己训练成一枚可以被使用的螺丝钉,大部分人无可幸免于当一只躺在逐渐升温的水中之青蛙,怎么都是躺,那就尽可能让自己的姿势悠闲自在一点。人类进化至今一个强大的后援力量就是坐拥无数人口,国家经济发展到某一段之时,人口数量意味着取之不尽的财富,对每个活生生的人来说,绝大多数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挣扎的同类的存在,本就是最能安抚人心的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不住时,打开新闻和民生频道,无数艰苦奋斗在生活前线的人仍然笑对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