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运动休闲区有两架秋千,天气虽冷,有母女两人在那儿走太空漫步,荡秋千。
看到秋千就觉得很亲切,眼前也会浮现很唯美的画面,“秋千与花影,并在月明中”,仿佛看到一位绿鬓红裙、衣袂飘飘的古装少女,坐在秋千上,皓腕抓着绳索,明眸善睐,笑语吟吟。
据说秋千最初来自北方游牧民族,他们需要在山林间摘取果实果腹,就会用绳索挂在树间跳跃腾挪,游戏穿行,久而久之,传到南方,就成了一个休闲游戏的项目。
小时候,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但可以在门前的老柳树上拴上一根绳子,做成简易的秋千,呼朋引伴荡着玩。春天柳絮儿翻飞,秋千甩上去,心儿也飞起来,风吹着枊絮儿滑过脸庞;秋千落下来,因失重,心尖儿好像也被揪了起来,长大后有了乘机经验,才知道,这和飞机刚起飞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为了追求舒适感,还会在两根绳子间架上一个小板凳,坐着舒适多了。但时常也有翻车的时候,板凳会从绳子中间滑脱,人有时候也会跟着遭殃,摔得呲牙咧嘴,从地上爬起来,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小伙伴们荡秋千的兴致。
现在的秋千装置都变得高级多了,结实耐用,舒适度也大大提高。那种支在室内,半圆球形状的座椅,悬在家里,晃晃悠悠,半躺在里面看书,很不错,也需要房子有足够大的空间。
在北塔公园,一架架秋千上设置了宽大的躺椅,人可以半躺在上面,一边摇着秋千,一边晒太阳,非常适合老年人。暗想这躺椅的尺寸,也是按东北人的身材定制的。
小区里的秋千都是铁制的,铁架子,铁链子,坐垫也像是铁制的,能禁得住风吹日晒。冬天穿得厚,坐在上面也没觉得冷,手握着铁链倒有些冰冷。可以利用双脚的惯性力量,让自己越飞越高,停不下来。
那母女俩都穿着厚厚的羽绒裤,女孩子应该是上小学的年龄,没去上学,不知道是不是学校的线下课程还没开始。
中午饭后,妈妈陪着到楼下运动一会儿,也是很好的亲子相处的时光。还有一对奶孙两,小家伙每天中午都要下楼,鼻子冻得红红的,也不愿戴口罩,老奶奶抱着他,也会围着秋千转几圈。孩子太小了,还坐不了秋千。
今天看到蒋勋的一篇文章,说到自己的母亲,经常陪着自己做很多看似无用的事儿,比如看一些花草树叶,荡一会儿秋千。这些看似无用的事儿,非功利性的教育,才让长大后的蒋勋情感更加细腻,也更容易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和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