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立正确的说服观念
1.1 定位:如何理解说服性的话语
说服:意见不同时怎么让人听我的?
生活中说服的困境:对许多人来说,只能选择让人痛苦,或自己痛苦。当一个人无法说服别人时,往往会用伤害、威胁、消耗、勒索的办法(让他人痛苦),或选择回避、委屈、讨好、交换(让自己痛苦)。
说服其实是一门温柔的学科,“我能造成改变,却不用造成伤害”
说服的术语解释:一种以非强迫的方式就能产生改变的力量
- 非强迫:生活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能强迫,皇帝不用学说服,因为他可以强迫,更多的生活场景下,牛不喝水强按头也不行;另一种是不愿强迫,不想强迫对方改变,例如亲子关系中、亲密关系中都不愿。
- 产生改变:大多数人会认为说服是改变他人,但实际上也可能是改变自己。例如:失恋了想让自己放下,上台演讲想让自己放轻松。
广义的说服:凡有意含,即有说服 例如标语和指示牌:“用汗水圆大学梦,用成绩报答父母恩”“我要让那些瞧不起我的人对我刮目相看”“水深危险,淹死不管” 狭义的说服:针对冲突的解决技巧
沟通VS. 说服 遇到问题,只有处于劣势的一方才会大谈咱们来沟通
冲突与权力1. 权力在双方:例如买东西的讨价还价,最终价格是由双方决定的。 这种情况的问题靠“谈判”解决。 2. 权力在单方:例如子女问父母要零用钱,权力在父母。 这种情况的问题靠“说服”解决。 3. 权力在他方:例如法庭诉讼,权力在法官或陪审团。 这种情况的问题靠“辩论”解决。
说服的关键不在于讲出更正确的道理 而在于让他听进你的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0669/68cac574b19966ab.png)
1.2 分类:如何对症下药搞定不同说服目标?
分类,是说服的开始。
我们通常会把说服对象分成三大类: 反对听众、中立听众和支持听众 依据听众的不同意向,进一步分为五个阶段:抗拒、怀疑、无感、顺从、投入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0669/dcee8a38d7c6151e.png)
- 支持听众是顺从、投入的 顺从是讲道理,换言之,如果你和一个人讲道理,最多只能让他顺从 投入是动感情,换言之,如果你想让一个人投入,光靠讲道理不行,你要动感情才能让他投入
- 反对听众则是抗拒、怀疑的 同样的,抗拒者动了感情,怀疑者则是理性的
- 中立听众是无感
面对信息时,每个人都倾向维持现状 别以为不同意你,就是反对听众。他可能只是中立,或者是顺从但不投入
五个阶段中,从一个阶段移动到左右临近的阶段难度是一样的,从顺从变为投入的难度与从顺从变为无感的难度相同。因此,说服之前,我们需要先判断对方处在五个阶段的哪个点上。
例:当你面对不喜欢念书的孩子 当你觉得孩子学习不够积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顺从的阶段,因为他至少天天去学校上学,也能完成作业,只是慢一点,而你希望把他推到投入的阶段
例:当你面对挑三拣四的甲方 甲方不一定是反对听众,他有可能是顺从却不投入,也有可能是怀疑,还可能是无感,甚至可能是抗拒。如果不先弄清楚对方所处的阶段,你的说服努力可能就是不适用的。
**识别对方处在哪个阶段,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说服的策略。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0669/9f577ebe8653e09c.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