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件事做起来特别累,尤其是参与的每个人都觉得又累又烦,说明大家还没有找到那个恰当的方法或者是关键点,而这些事在思考时通常是需要花时间思考的。
有人说,世界上无论多小的事,做起来都是有方法论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一定会有比较恰当的方法把这件事做好。引用网络上的解释是: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真正找到方法的人,做起事来的样子应该是舒缓而又愉悦的。比如教育孩子,其实一直是需要各种方法论的。而下面这位女老师,就是特别会用方法论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妈妈听老师说班级中有一个孩子特别调皮,睡觉时总是故意做大动作扰乱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还大声说话吵得其他孩子无法入睡……所有这些信号一方面表明她想吸引老师的关注、惹老师生气好让全班看笑话,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在学校和家中的存在感很低,需要不停地从外界得到认可。因为她不擅于表达情感,便只好通过做各种奇怪的动作,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事实上,她是一个非常倔强的小女孩,因为太倔而做了很多让父母看来很生气的事,所以不停地遭受各种惩罚,比如不吃早餐却不说明原因。以至于到后来皮实了,每次打骂都不哭,就像打的是别人、骂的是她同桌一样。而因为惩罚而带来的心灵伤害,导致她继续倔强。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妈妈见过这个小女孩,还跟她聊过天。妈妈听到她说话时竟然有点卡壳的时候,就特别担心。一般来说,女孩子是自带语言天赋的,她们小小年纪就应该很擅长跟别人打交道的。可是,明显她是被压抑了很久,心理有很多障碍,导致语言不流畅。
但是,妈妈耐心听完了她说的话,尽管旁边有别的孩子插嘴。从妈妈这里,她得到了说话时的尊重,所以她愿意跟妈妈说一些自己的想法。而这些 ,她不会跟自己的奶奶去说,因为奶奶觉得她是个不听话的孩子,经常会训斥她,还禁止她做很多看似好像有一点点不合规的动作。
第一天上学结束的时候,老师就表示很头疼,第一次见到这么调皮的小女孩。尽管她上学很聪明,可是她管不住自己的行为,想做什么的时候非常任性,完全不顾老师说过些什么规则。
后来,接下来的每一天,老师都会在她将要捣乱的时候,一对一地盯住她,即时制止她的各种“演出”,在她面前树立了一个老师所应有的威严。
但同时,老师也会鼓励她。比如她吃饭一直很慢,慢到让人失去耐心。整个班的同学都去睡觉了,只有她一个人还在慢吞吞地吃。班级中的一个男生借此就嘲笑她,说她一定是最后一名。但老师就跟她约定,如果她能更快一点吃完,超过其他同学,就让那个男生给她道歉。
果然,这次她吃饭真的不是倒数第一。于是,老师把那个男孩喊过来,郑重地给小女孩道歉。
接下来的几天,这个小女孩的表现越来越好。老师说她用了“恩威并施”的办法,先树立老师的威信让她信服,同时又让她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一切让她在一周内有了很大的进步。
放学去接Tony的时候,他兴奋地跟妈妈讲今天老师教他们坐姿的事,如果不坐直,以后腰会弯的。
妈妈其实来接他之前就知道了,因为老师已经在群内发了相关的图片。老师今天教的是正确的坐姿,里面还配有各种坐姿不正确的图片,如C形和S形脊柱侧弯,以及拍出班级同学坐姿不恰当的照片,并给学生们讲解。
妈妈觉得,老师们很用心,孩子们也愿意学这些与自身相关的常识,这种做法很好。
一路上,他和小伙伴在公交车上大声喧哗,被旁边的爷爷给提醒了要安静,妈妈也要求他在公共场合要小声说话。
“为什么不能大声说话?”
“因为是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声音太大,就变成了噪音。”
“什么是噪音?”
“就是听了不舒服的声音。”妈妈觉得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越来越强。
“那在爸爸车里可以大声吗?”
“尽量不要,只要说话能让大家听到就可以,不需要那么大声音。”
下车回到家,发现家中有新鲜的大西瓜。又热又渴的妈妈把西瓜搬到茶几上,坐着小凳子,吃起了西瓜。因为茶几有点低,所以妈妈稍微有点弓腰低下头吃。
Tony在旁边玩积木,他突然转头对妈妈说:“坐下的时候背要直,不然时间长了会弯腰的。“
妈妈忙着吃西瓜,敷衍了他一下,示意知道了,但身子却不动,继续吃。
他放下手中的玩具,边强调边走到妈妈旁边,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把妈妈的背向后扳了扳,说了一句:“好了。“
然后,又回到玩具堆里,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去继续他的游玩世界了。
小人儿对待妈妈出现问题的时候,总是那么认真,生怕错过了什么。
要洗澡了,可是他还在玩具的世界里迟迟不愿意出来。妈妈用了一个并不太想用的办法,把他给吸引了过去。
“泰国有两艘船沉没了,有一些人失踪不见了。”
“是客船还是货船,像泰坦尼克号那么大吗?有几个烟囱?”
“是客船,没那么大,就两层,好像是烧油的所以没烟囱,船上总共才100多人。”
“是很久以前吗?死了好多人吗?”
“不是,就是四天前,大概死了几十个人吧!”
“是撞击冰山了吗?”
“不是,是因为台风把船给吹翻了。”
“台风是龙卷风吗?”
“不是,台风比龙卷风的力量更大,破坏范围更广。”
“船的名子叫什么?”
“有一个叫凤凰号,另一个,我忘记了。”
“我想看一下视频,看它是怎么翻的。”
“这样子,你先洗澡,然后读书,最后再看视频。”
“好。今天我们要读快一点,你要加快速度。”
“恩,不管多快,要保证能让别人听清楚才行。”
接下来的动作,他自己开始加速。洗澡的时候,没有像坚持再玩一会水,而是很快就上来了。然后我忙着收拾衣服,他自己拿着书开始主动读了起来。
后面有几课是新学的,有些生字他不认识,便又开始跟妈妈商量起来。
“后面的你要带我读,一是我不想读,二是我不会读,我选二。”
“好,妈妈答应带读后半部分。”
他又跟妈妈学会了一招,也开始用选择题的形势进行快速对话。不得不说,这是妈妈看了一个美国儿科医生说的一个观点而无意中想出来的方法。医生说:“内向的孩子,并不是听不懂、听不见,而是他有情绪不想正面回答问题。”于是他就写出来,发现孩子一般都能指认正确。
之前小家伙每次哭,问及原因的时候,他会因为有情绪而不愿意说。若找不到原因,大人就不好帮他解决问题。于是,妈妈灵机一动,就把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号,然后让他选择序号,他就愿意做选择题了。
《回到初衷》开篇有一句话:把无聊的日常生活,过成特别的纪念日。很多人认可这句话的价值,但很少有人会像作者一样这么想,因为要动脑筋并找到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一旦开始了这种脑力锻炼,发现了其中的乐趣,便会停不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