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往后说的话也就要到下学期开学去郑州雕塑公园那次了。之前每一次坐公交车路过门口的时候,总是带着那么点好奇。终于,我有机会进去走一走,不大的地方,说实话我也没有发现过多的雕塑展示,充其量我只能将其命名为一个公园罢了。只不过走到一个圆形小广场的时候,我发现这里是孩子一个很好的游玩天堂,立马我想到的是弟弟,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带着他来郑州,看一看他眼中这个未知的城市,给未来一份坚强的基石。
如果说过去的一年有什么十分值得我去留念去记忆的话,也恐怕不得不提起我在暑假走过的上海和武汉。
可以说是阴差阳错,也或许是无心插柳,亦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我有了到上海的一次行程。
从7号到复旦邯郸校区,安排好住宿,报完名,我才真真切切的知道我来了,复旦理论物理前沿暑期学校,本科生可豁免注册费,可我也要自掏腰包承担着这半个多月的住宿。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在空余时间去逛逛上海,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去迪士尼走一走,事实证明后来我都没有去。
从第一天哈佛的教授Demler讲冷原子开始,我就是一种半投入或者说几乎没有投入的状态,前一天晚上翻译讲义,第二天聆听全英课堂,我知道我是远远没有那个本事去完全理解老师讲的什么,我只能一点一点的去看PPT,加上自己相当蹩脚的英文,去猜测老师讲的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这样理解的?几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冷原子到拓扑,我几乎是什么都听不懂。
后来,借着课余时间,我一直在反思,我究竟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直到那天晚上看到老师PPT里的一页,基于现代前沿讨论和电动力学中磁矢势的比较,我才恍惚发现,前面三年,我对所学专业课的浅尝辄止,我对基础物理知识的一知半解,而这些都对我现在甚至是未来的研究有深入的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0421/2894b0259c873679.jpeg)
再到后来,老师讲到我感兴趣的量子拓扑绝缘体的时候,我才感觉到是自己找到了一点灵魂和喜悦,单单是对着那本书翻译了十几页,也算是对拓扑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加上自己的兴趣和之前的感觉,浅尝辄止的写出了第一篇的科普小文《科普拓扑》。我深深的发现,我对物理是喜爱的,我对拓扑对半金属是喜爱的。我知道,这一刻的坚持和选择换来的是我往后数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的坚守和事业,我没后悔过,我也从来都不会后悔。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0421/51ca3cecad6d1e95.jpeg)
记忆最深的是台风“安比”过境的时候,也可能本身就是自己身体不舒服,上完课看着外面的大风大雨,我还是选择冲进人流,来一场酣畅淋漓。也是这一刻我真真的理解到了什么是台风什么是上海的雨。由此也彻底打消了我这几天想要出去玩的心态。朋友有给我推荐过上海的迪士尼和美丽的外滩,似乎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兴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0421/85790dd8a28204a7.jpeg)
临走的那天,又是一场雨,不想之前那么暴躁,它显得柔弱了许多,淅淅沥沥的下着。我拉着行李箱,撑着伞,突然有一种江南水乡的感觉。路过徐家汇的时候,我速战速决的走了大半,途径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墓地。那地方不大,凭自己的脚程大概也就半个小时就可以逛完的地方,但整体给人一种肃穆和庄严,我规规矩矩的在墓碑前面站定了许久,也许我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缅怀这位祖先,也许我是觉得这样的日子里鞠躬似乎显得已经不合适。后来,闲来无事的逛了商场,一到四楼,路痴的我还是马马虎虎的走过了所有的地方,无心之间看中一顶淑女帽,没敢问价格,似乎那一刻在营业员眼中我是灰溜溜的,可我自己知道,总有一天,我也是消费的起名牌的人。也还是那句话,知道自己要的很贵,所以必须努力。
晚上坐车离开上海,我是喜悦的。带着点逃离这个城市的冲动,怀揣着下一个目的地的激动。还有,我感觉,带着上海口音的普通话于我而言缺少了点人情味。我知道我还会来,但下一次又该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呢?
这个真的无从而知。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