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家长问我,
“小鹿老师,我发现CC经常吃饭,写字的时候,会忽然想起来她做的梦、她动画片里的情节,然后就开始说这些,就把原来正在做的事情忘记了” “就是没有专注于当下。她这种情况怎么引导比较好?我提醒过她很多次,让她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好像没什么效果”
非常感谢这位家长的信任,我的确有一些体会和思考。
上课时我也会经常遇到有孩子突然开始跟我讲他生活里的事情,从4岁到十几岁的都有。这时我会感受到,孩子在生活里很需要被倾听、被看见,我会告诉他们:“嗯,我听见了。我很想听你讲这些有意思的事情,但是现在我们在上课,你下课的时候跟我讲好不好?”一来是希望孩子感受到,ta想表达的东西是被珍视的,ta是被珍爱的;二来是让他们意识到“规则”、“边界”,现在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孩子们讲的那些在我们看起来很琐碎,对于孩子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 “没什么意义”的“小事”,比如看了什么动画片,比如谁买了什么样的新玩具,比如在小区里玩的时候哪个孩子ta觉得很讨厌...... 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就是他们经常经历的、很重要的事情,他们正是通过经历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在一点一滴地建构着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沟通表达、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每天经历的很多事,对于孩子来说是新鲜的、陌生的、不熟悉的,他们好奇,他们天然地时刻在学习——在学习和这个世界有关的一切,因而他们需要和成人沟通讨论。他们也有很多的情绪感受,需要向让他们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上让他们感到有安全感的大人们表达出来,让感受得以被看见、得以流动,完成对自我的一次次确认(confirm)。
有的孩子会在课堂上很频繁地突然开始讲话,或者非常不专注,或者身体频繁地动来动去。平时他们在家里被真正倾听的机会特别少,大人给他们讲的话大都是“指令”“要求”“批评”,很少有“反射式倾听”(即,说出孩子讲的话里面透露出的“感受”“想法”“期待”,回应孩子的“需要”)。如果家长的心智模式、对话模式 是跟感受没有连接的,也没有真正开启自己的内在觉知、对教育的真正思考,只是很焦虑地把孩子送去各种课外班,过度报班,缺少和孩子陪伴、交谈、一起玩耍的时间,就难以做到跟孩子的感受连接、回应孩子觉得重要的事。“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学习新事物、新知识的内驱力,做事专注的能力,一般是缺失的。有边界的爱,积极的引导,充分的练习,才是孩子内驱力发展、技能发展的法宝。
时代的进步很多时候是被一些让人痛心的事情唤醒的。
相信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启——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启了觉知,温柔地用心倾听孩子,和孩子的感受连接,回应他们的内在需要。
文末分享一下对家长问题的回答:
孩子的行为背后,都会有某种需求,和我们大人一样,只是大人的行为和需求比较复杂而已。我看到CC这个时不时要跟你聊天的行为,很可能是,她平时跟妈妈聊天的时间不太够。是不是平时你和孩子都比较忙,真正坐下来互相陪伴的时间一般是做作业的时候?孩子一般会很想和妈妈讲讲他们各种喜怒哀乐的小事,可能感受到你陪伴在她旁边 就忍不住很想跟你说。
也许你可以问问CC:为什么做作业的时候经常突然开始聊天?(这个问,一定要在情绪平和的情况下,不然孩子感受到你的着急就容易封闭内心,不想说出真实想法)我们大人真的要多问孩子问题,他们很有智慧,很会想办法的,经常能想到比大人更好的办法、更适合他们的办法。
最好先告诉孩子:妈妈很感兴趣你想聊的内容,但现在是做作业的时间,我们越早做完作业,就能有越多的时间一起聊天、一起玩。
然后再问一些问题:
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你做作业更快更好?
如果想和妈妈聊天的话,你觉得我们每天选择什么时间比较好?妈妈也想和你互相分享一天中发生的事情。
做事情专注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妈妈爱你,所以非常希望你能越来越专注的好习惯,你觉得怎样可以更专注一些呢?
。。。。。。
并且,每当看到孩子取得一丁点进步,就马上很真诚地告诉她,很坚定地信任她后面会做得更好。
简单总结一下解决办法:
一是告诉孩子,妈妈很想听你聊聊你感兴趣的事情,但是现在是做作业的时间,我们做完作业痛快地聊怎么样?
二是多问孩子问题,引导她自己思考和选择、做决定,
然后和孩子约定一个每天互相聊天、交换一天的心情的时间,比如睡前,比如放学后休息的时间等等。
(这些看法不一定成熟,可是好希望自己成为专家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