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篡汉与司马晋篡魏本质之不同
如果将此二者视之为等同的篡位夺权的行为,想必是大错特错的。这个以吾姓为号出现的王国(帝国),是在以三国末期饱受外戚宦官轮翻干政、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呈现出分裂割据局面为背景的,就是当时出现了以讨董联军为基础的十八路诸侯,那时的北中国离乱之迹可见一斑,魏武帝(王)以最强实力整合多方势力,业已使统一成为趋势。司马氏则是寄生于体制内,趁主少国疑,翦除异己,以捡西瓜、摘桃子的简易方式通过阴谋手段承续这一胜利果实的,没有人会觉得他们有多大本事,只不过是徒增了些许唏嘘而已。
前人有多阴险狡诈,后辈就有多凄惨狼狈
我们一直都奉承前因后果,报应不爽,这是约束我们自身行为的准则,以至于凡事不敢肆意妄为。
违背洛水盟誓的后果就是其子孙惨遭屠戮,五胡乱华,永嘉之乱。司马宣王的所作所为为世人所不齿,为后世所唾弃。洛水顾名思义与洛阳城有关,东京、东都是其做为帝国都城的重要体现,它相对于西京长安而言,可见其政治地位极其重要。在女皇武周时期,一度被雅称为“神都”做为帝国首都。这一重要的地置,靠近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华北山东地带(古称关东)。生为名门望族,司马懿在此水立誓放过政敌宗室曹爽,却又旋即出尔反尔食言诛平其三旅,文人志士诚信礼仪其后荡然无存,呈现出崇尚清谈玄学、放荡形骸、行尸走肉、声色犬马、昏昏沉沉的怪异之风,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们思想极度空虚,内心极度脆弱,并与当局的不配合性。
在武帝统合江东孙皓势力之后不久,晋帝国随即表现出疲软状态,惠帝时的“八王之乱”,及其更加凄惨的怀帝与愍帝的命运结局——被匈奴人凌辱至死。
我们不得不感慨标题所言那般。
关于刘渊的造反口号
“晋人无道,奴隶御我”。自汉归降以来,匈奴并未被赶尽杀绝,他们被安置在帝国的边疆地带,并适时内迁,他们的部落首领以“贤王”的身份被礼待,并封将封王。然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何言太多。狄夷禽兽,狼子野心,非但不感恩图报,反倒积蓄实力,据此叛反,污蔑我汉家。
双面刘聪
这个精通汉学的匈奴汉国的第三位皇帝,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本身由于其自身的素养,他理所当然不应该会有如此残暴的性格。其重大功绩在于致使西晋帝国灭亡,在位期间,司马炽和司马邺均亡命于其手,同样能文能武的他却又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好色之徒。
靳准及其行为怪异性
如果我们简单地以一个普通人的思维永远无法理解其诛杀汉赵刘氏皇族并自称“汉天王”的行为,注意这里是天王而不是其体制内本有的皇帝称号,靳准其人或许有奉东晋为正朔的心理,而不敢妄自称帝,自诩为晋王朝的一个王。他本身并非华夏人(这里指汉族),但其行为却大有迎合汉人偏安王朝东晋的意愿,掘墓戮尸夷酋,送还传国玉玺,护送二帝梓棺,凡此种种不禁令人疑惑,遐想非非。
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喝酒误事,醉驾的后果
刘曜,是汉天王靳准屠刀之下的漏网之鱼,他恢复了业已亡国的汉赵政权,改汉为赵。无论是其战神的表现,还是其广兴学样、发展教育的行为,我们都看不出他将会是亡国之君的迹象,此人惟一的缺点恐怕是好酒。嗜酒如命,最终也让他在与另外一个赵天王的决斗中身死国灭。
石勒石虎叔侄其人
这个以最低贱的奴隶身份跃居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一直被吹嘘为优待汉文人集团——张宾“君子营”。与其侄子崇佛的行为,我们是无法理解羯赵这一胡族政权的残暴行径。这一民族在中华土地上彻底消失纯属罪有应得,毫无怜悯可言。大概崇佛这一行为,是胡族君主心灵自悲,寻找精神慰藉。
冉魏的革命
于公于私,这一结果对于冉闵其本人,或是整个北中国的现状都是极其有利的。有人说他是阴谋家,夺权篡位的乱臣贼子,又有人说他是中华的民族英雄。杀胡令只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民族复仇本身并无大过。于我而言是持褒扬嘉奖态度之意的。
苻坚的德治主义
在降服前凉、代国、前凉、仇池等政权后,前秦雄主苻坚大帝反其道而行之,压制老氐,重用优待俘虏。他以己度人,将心比心,天真地以为可以感化昔日的仇敌。以德服人的基础首先的对象也是要有德之人,理想主义目标的践行也是要分时代和场合的,一味地将身旁之人视为与一般高尚是极其危险的,是要遭受其反噬的,人心难测,欲壑难填,这一后果在其意图统一全国与东晋的淝水之败后显露无遗。
中兴之主东晋孝武帝的死因及其前后
简单地将司马曜这个昆仑奴的儿子、混血皇帝的死因归咎于酒后失言,命丧妃子之手,是无法让人信服的。
这个皇帝貌似有实行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思想,结束“王与马,共天下”的局势,而委托于宗室,当然这一时期分权的已不再是王氏,而是谢氏——谢安、谢石、谢玄等,孝武帝之死及其后风平浪静,我们不得不质疑张贵人背后有世家大族在指挥和撑腰。
异姓皇帝在王国建立之初充当的角色
确切地说,沮渠蒙逊和冯跋都不是北凉和北燕王国的开国君主,但我们却不能否认这两个初拓跋鲜卑北元魏太武帝所灭的王国就是沮渠氏和冯氏一家一姓的天下,段业和高云才是真正的第一个君主,那么王国草创之初内部争权夺利、你死我亡的斗争有多么激烈,自然不言而喻。
生得英武,死得窝囊
东晋这个与匈奴赵国亡国之君同名的皇帝的事迹,我们前面已经有说过了,在此不再累述。北魏孝文帝,这个与东汉灵帝同名的皇帝的死也令人感到蹊跷——死于冯氏的春药,我们更愿意相信是因为他汉化改革触犯了胡族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反扑,以上原由就是藉口而已。
进一步猜测,所谓的“壬寅宫变”,绝非仅是几个宫女遭受嘉靖皇帝的虐待而想弑君的。以杨氏为首的文官士大夫与朱厚熜的矛盾由来已久,或许这场未遂的政变就是他们所策划的。
以“汉”的名义
匈奴不是汉,也不是真刘,而是挛鞮氏,巴氐也不是汉,但是却是一个汉赵,一个成汉,一个自认为是承续蜀汉的帝祚,一个又是割据四蜀的地盘,皆奉刘备刘禅为先祖吗?
五代十国时期,汉唐又成为香饽饽。以“唐”的名义,沙陀第一族长姓朱邪氏,李存勖的帝国却被后世称为后唐帝国;徐温的这个养子徐知造的先祖姓不姓李,我们不知道,但是他将自己改名换姓成李昪,徐齐王国也成了南唐王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