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物谈(036)|从黑暗中走出的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人物谈(036)|从黑暗中走出的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作者: 韦志学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4-06-24 19:03 被阅读0次

    前言

    这段时间,我在拆读《一间自己的房间》,我非常佩服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因为她的才华,而是因为她的精神。

    这是一个令我非常佩服的女人。

    1

    人生中至黑的恐惧

    1882年1月25日,伍尔夫出生于英国。当时取名为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婚后改为弗吉尼亚·伍尔夫,其中“伍尔夫”是夫家的姓。在本文中,弗吉尼亚和伍尔夫是指同一个人。

    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维多利亚时代出生于剑桥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

    她的母亲是一位艺术模特,她的家族因惊人的美貌而著称于世。

    弗吉尼亚继承了父亲敏锐的智力、写作才能和母亲的美貌。

    如果这是一个原装家庭,弗吉尼亚无疑会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可惜,这是一个组装家庭:父母都是再婚,父亲的原配给他留下了一个女儿,母亲则是带来了与前夫所生的三个孩子(两儿一女)。父母婚后又生了包括弗吉尼亚在内的四个孩子。他们家共有八个孩子。

    孩子太多了,自然照顾不过来。弗吉尼亚的母亲,不仅要照顾孩子,还整天要围着丈夫转——19世纪的英国,男女也不平等,女人的地位也是低下的。

    而弗吉尼亚人生的黑暗岁月就从她六岁开始——她遭遇了同母异父的两个哥哥的猥亵。

    在后来的回忆里,伍尔夫写道:

    我那时还非常小,我同母异父的哥哥杰拉尔德把我抱到厚板上,我坐下来的时候,他就开始抚摸我的身体,我还清晰地记得,他的手游走在我的衣服下面,手坚定地一直往下摸,他碰到我私处的时候,我身体变得无比僵硬,我痛苦地扭动,但他却没有停手……

    童年的阴影成为了伍尔夫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在那个被黑暗包裹的房间里,在那个冰冷大手的触碰中,空气中的温暖被一丝丝抽尽,痛苦与绝望编织起了世界的所有,它就像一只怪兽慢慢地吞噬着她。

    1895年,母亲因病去世。父亲没有了母亲的安抚,再加上要面对那么多孩子,父亲的情绪变得暴躁。而两个变态的哥哥更加肆无忌惮。

    那时,弗吉尼亚13岁。一个女孩最怕的事情就是被性侵,而弗吉尼亚从6岁便开始承受了这种侮辱和恐惧。

    随着日子的叠加,生命终有无法承受之重。当恐惧已经超出了弗吉尼亚承受的极限,她的情绪开始起伏不定,很快,弗吉尼亚第一次精神失常了。

    1904年2月,父亲死了,弗吉尼亚的精神再次崩溃。她已经没有了任何依靠,孤独、无助、绝望、抑郁,加上哥哥的性侵……她再也忍受不了了,于是选择从窗户那里跳了下去。

    随即,她被送到了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里,弗吉尼亚的精神状况不断恶化,但也是在精神病院里,她得以有了大量的时间去思考这个社会的本质。

    她发现这个世界竟是如此的不公:母亲只能总围绕着父亲转,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她的哥哥能去剑桥读书,而家中的女孩都不能上学;明明是她的哥哥性侵了她,而被关进精神病院的却是她自己……为什么这个世界对女性如此不公?

    弗吉尼亚感到愤怒,她怀疑这个世界的一切。

    从怀疑开始,从深度思考人生开始,她就是一个作家了,动笔是迟早的事。而她黑暗的人生经历,注定了她要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她要为女性发声、呐喊。

    后来,伍尔夫的作品展现了时空交汇中女性被历史传统羁绊、被男权歧视并压抑、被现实生活困扰的处境,通过虚构与意识流的手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内在精神。

    2

    自学成才的女作家

    弗吉尼亚在童年时期没有上过学。

    但她的父亲交友甚广,经常在家中招待文艺界的名流,每逢周末,家中总是高朋满座、群贤毕集。在这样的文化气氛中,弗吉尼亚可以说是自幼耳濡目染,得益匪浅。后来她能卓然成家,与家学渊源不无关系。

    她的父母平时也会亲自教她读书,但是他们缺乏教师所具备的耐心和方法。值得庆幸的是,她家里有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这就意味着,即使弗吉尼亚没能去上学,哪怕她不出门,她也有读不尽的各类书。

    她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里,她在那里学习,在那里成长。她不仅熟悉莎士比亚以来的文学作品,也阅读柏拉图、斯宾诺莎、休谟的哲学等著作。

    1891年2月,9岁的弗吉尼亚和兄弟姐妹共同创办了家庭刊物“海德公园门新闻周刊”,大部分内容都是出自弗吉尼亚之手。

    1904年精神病发作,医好了之后,她和姐姐搬到了布伦斯威克广场,在那里她加入了一个由剑桥精英组成的文学社团“布卢姆斯伯里派”。

    她每天和朋友讨论艺术和文学,大量的交流与思考,让她对当时的先锋艺术和女权思想都有了一定的研究,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当一名作家。

    1904年下半年,22岁的弗吉尼亚向《卫报》周刊的妇女副刊投稿。12月14日,她的第一篇不署名的书评在《卫报》周刊上发表,弗吉尼亚终于在专业作家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1905年2月,弗吉尼亚开始为《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撰写书评。这项工作她几乎终身没有间断,并且从中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此期间,她还在工人夜校担任了一段时间课程。虽然她有足够的文化素养,但她发现自己不是当教师的料子,最后放弃了这项工作。

    1907年,25岁的弗吉尼亚开始着手自己的第一部小说《远航》。她的生活算是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她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倾倒在了纸张上,与小说人物共进退。

    3

    心怀着爱,勇敢地走向死亡

    1912年8月10日,弗吉尼亚和伦纳德•伍尔夫结婚,从此,她就改姓为伍尔夫了:弗吉尼亚·伍尔夫。

    他们是思想上、精神上志同道合的人。他们的结合,以此为基础,因此伦纳德不嫌弃患病的妻子——伦纳德,是少见的高尚人士。

    伍尔夫因为童年的黑暗经历,心里留下了一生抹不去的阴影,因此伍尔夫非常厌恶甚至完全弃绝性生活,更别提生儿育女了。伦纳德充分尊重妻子的意见,而且只有死亡才将他们分开。两个人维持了将近30年的无性婚姻。

    平日里,伦纳德给予了伍尔夫精心的护理和治疗。遇到伍尔夫的病情严重,伦纳德就不得不放下自己手中的所有事情,全心全意地照顾她。

    伦纳德为妻子规定工作的时间,限制宾客的访问,以免她疲劳过度,甚至还为她制订适当的食谱。

    他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与作品,他跑遍全城去找医生,他把家搬了又搬,为的就是能让伍尔夫过得安稳一些。

    伍尔夫写信给一位朋友说:“要不是为了他的缘故,我早在病中开枪自杀了。”

    作为回报,伍尔夫那天才般的思绪流淌着,她抓住不发病的间隙,努力地在纸上写下一篇又一篇不朽的文章。

    伍尔夫的背后,有着一个伟大的男人。但精神病的发作,让伍尔夫在一次又一次的发狂中,濒临崩溃。

    在婚后近30年里,她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痛苦不断地啃食着她的灵魂与意志,对此,她没有任何抵抗手段。

    二战期间,轰炸和混乱让生活的一切都变得那么不真实,如同在噩梦里。而且伦纳德是犹太人,一旦德国入侵,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两人时常忧心忡忡。

    随着她在伦敦的住宅和出版社被德军的飞机炸毁,同时被炸毁的还有伍尔夫的精神。她再也无法支撑,又病倒了!

    在病床上,她看着疾病把自己变成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的人,她看着伦纳德因为自己而到处奔波,她已经做好了自杀的思想准备。

    1941年3月28日,在病情的不断折磨下,伍尔夫决定结束自己的人生。她在给伦纳德留下的遗言中提到“如果没有我,你就可以工作,我再也不能浪费你的生命了。”

    随后伍尔夫口袋里装着石头,走向了离家很近的那条河……

    三个星期后,伍尔夫的遗体才被打捞上岸,伦纳德认领了遗体,把骨灰葬在了他们共同命名为“弗吉尼亚”的树下。

    伦纳德将《海浪》里的一句话当成伍尔夫的墓志铭——“哦,死亡啊,我要一直向你猛扑过去,永不服输,永不投降!”

    永不投降——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坦然吗?

    她活着时,饱受精神的折磨;她走了,却得到了永远的平静。

    川端康成曾说:“死亡拒绝一切解释,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在安葬完伍尔夫以后,伦纳德整理出版了弗吉尼亚的遗作《幕间》。

    此后28年里,伦纳德不断整理发表伍尔夫的遗稿,并完成了五卷本的自传。

    1969年,88岁的伦纳德去世。人们将他的骨灰葬在与伍尔夫墓紧邻的一棵榆树下。

    4

    写在最后

    伍尔夫是伟大的。她的一生,从十几岁开始,就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就是我们今天轻易就能说出口的“精神病”,但她从未放弃在写作这条道路上不断精进。

    对于创作者而言,哪怕与整个世俗为敌,她也在所不惜地要往前冲,这是对自我的高度忠诚。

    一个人超越过去的自己是困难的,但她坚持去做了,她跨过曾有的苦难,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哪怕是爬,也要爬到——这是对自己生命的高度尊重。

    任何人的生命都如此,放弃是容易的,一死了之,而奋斗是艰难的,要有许多痛苦和挣扎。

    卡夫卡曾这样评价伍尔夫,他说:“她用一只手挡住命运的袭击,另一只手匆匆在纸上记下自己的东西。”

    伍尔夫曾说“最重要的是,你必须照亮你自己的灵魂,包括其中的深邃和浅薄,以及其中的虚荣和慷慨。”能够顾及到活着的灵魂的人,已经通透地活过了。

    “虽然人的生命与星星相比只是沧海一瞬,但人依然需要和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和实现自我的存在。”能够考虑过自己生存的价值才去赴死的人,也已经是把人生通透地活过了。

    这个时候的死,还有什么放不下呢?她最后还给了丈夫28年的自由,还有爱和思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物谈(036)|从黑暗中走出的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zr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