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4-06-05 06:17 被阅读0次

    黄宾虹是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对画史、画理有深入研究。

    生平简述。

    1865年1月27日,黄宾虹出生于浙江金华,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

    黄宾虹的父亲是做生意的,赚了不少钱,同时也饱读诗书,曾经是太学生。

    黄宾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自幼博览群书,研习书画篆刻。

    13岁时,按照清朝的规定,他回到祖籍安徽歙县参加童子试,结果名列前茅。

    20岁左右,因为家道中落,黄宾虹在扬州、南京等地四处求学。

    在这期间,他接触了当地的文人名家,并受到了他们的思想的影响。

    当时的中国正是内忧外患之季,整个社会在动荡和变革当中。

    黄宾虹的家庭也因为洋货的冲击,生活日渐窘迫。

    1889年,黄宾虹随父亲回到安徽歙县老家,开办了制墨工厂。

    这段生活经历让他对墨的品种、性情有了深入的了解。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中国掀起了变革热潮。

    黄宾虹主动结识了谭嗣同,并且受他的影响,组织民众垦荒、习武,开办小学,期望能够通过民强而达到救国的目的。

    他还积极参加抗清救亡活动,偷偷铸造钱币,为同盟会筹集资金,结果被清政府通缉,不得已逃亡外地。

    1907年,他来到上海,开始将精力投入到文化研究当中。

    他先是加入了国学保存会,潜心研究起了国学。

    为了生活,他先后供职于报馆、书局、出版社,担任美术方面的编辑工作。

    这时,他陆续发表美术理论性的文章,成了上海文化圈里的名人。

    后来辗转上海、杭州、北平等地,在多个美术院校任职。

    这时的黄宾虹,渐渐将身份转变为画家、画史研究学者,个人绘画风格和绘画理论逐渐形成。

    1925年,黄宾虹出版了《古画微》一书,书中讲述了中国画发展史,以及它的未来走向。

    1937年,他迁居北平,参与了故宫鉴审南迁书画工作。

    1948年,黄宾虹到杭州,任教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此后直到1955年去世,黄宾虹的艺术创作达到了巅峰,其画学思想也达到成熟的阶段,提出并完善了“内美”的画学观念。

    主要绘画理论。

    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文人画。他不卖画,不看重流行趋势,他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

    他的画作更像是一幅幅实验品,力求在传统的理法和笔墨中寻求中国画的新气象。

    在绘画理论方面,他认为,中国画讲究笔、墨、章法,这三者为“实”。

    而想要求得“气韵生动”的“虚”,则必须要从笔墨上下功夫。

    他将绘画的用笔用墨归纳为“五笔”、“七墨”。

    所谓“五笔”就是“平、圆、留、重、变”。

    “七墨”则是“浓墨、淡墨、破墨、积墨、泼墨、焦墨、宿墨”。

    除了用笔用墨,黄宾虹还提出了要注重“水法”,水少则苍,水多则润,依画面需要千变万化。

    他认为,墨是由火烧过留下的物质制成的,会有火气,而水能灭掉火气,去其燥。

    完成画作以后,他还喜欢在画上整个喷上一层清水,以达到清透滋润的效果。

    画作范例。

    以他的一幅山水画为例。

    黄宾虹山水画

    黄宾虹的山水画常用积墨法,就是一层层的加墨,因此他的山水画看上去常是黑乎乎的,也就是所说的“黑密厚重”。

    但是,仔细看这种黑并不闷,而且层次丰富,与大片留白相互映衬,更显山体“浑厚华滋”。

    在用笔上,他以篆籀笔法的力量描绘点线,每一笔都很讲究,既有力度,又要寓刚于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宾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bv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