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课堂上检查笔记,有三位学生没有完成。
我没有过多批评,只要求课后补好,约定周一早自习后第一节课之前送到办公室检查,并且一个个反复确定了时间和地点。
结果,只有一个学生送来了。
上课时,我就这件事谈到了承诺的意义,也批评了学生的不遵守承诺。
有个男生在下面嘀咕:“又不是没有做,只是忘了交给你!”
为避免课堂上的冲突,我装作没有听到,同意课后再送给我检查。
课后,男生送笔记过来,我问他怎么看待这件事。
他理直气壮:“我已经按你的要求补了,只是忘了给你看,不应该被批评。”
我说我批评的是不信守承诺,并且举例说明“忘了”不能作为任务没有完成的理由。
他不置可否。
今天听《关键冲突》,引起我的深入思考:
跟我们合作的人做出了承诺,但是没有做到,怎么办?
有的人会选择沉默,自己憋着不说,但是心里默默觉得,这个人不可信;
还有的人会选择爆发,对着对方劈头盖脸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是这两个办法实际上都没法解决问题,而且还伤害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面对关键冲突,沉默和爆发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应该设法达成原来的目标,并且维护我们与合作者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认为,处理关键冲突的方式不是要去惩罚违背承诺的合作者,而是和对方达成合作,帮助对方一起消除障碍,践行承诺。
最终履行承诺还是依赖对方的意愿,强迫和恫吓和可能会损害双方的关系。对方嘴上不说,心里却是抗拒的。即使对方表面上暂时屈服了,但是如果在某个时刻,我们无力继续强迫了,或者恫吓无法兑现了,对方也就不干了。
因此,作者认为,达成合作,让对方主动去完成承诺其实是一个更加高明的选择,既保住了朋友,也把事做成了。
确实,面对学生不遵守承诺的情况,我采取的其实是比较温和的“爆发”,还是属于“强迫”!
我提醒自己:应该用解决问题的思维而不是纠错追责的思维来处理。
师生关系看起来是不对等的,老师总是处于强势的一方,但学生心理不服气,也就无法达到教育的效果。
只有让问题得以解决,而且是让学生感觉是凭他自己的努力才得以解决的,他就会由想方设法逃脱责任变成享受任务完成的喜悦,从而把完成任务变成一种习惯。
于是,我再次找到学生,告诉他我的反思过程,并问他有没有好的办法避免经常出现“忘了”的情况。
他的神情慢慢松弛,说话的语气也明显不那么强硬了:
“可以写个便签贴在课桌上,可以请同桌帮忙提醒,可以请课代表写在黑板上……”
我表扬了他的脑子好使,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老师强,也相信他会慢慢养成遵守承诺的好习惯,。
他高高兴兴离开了,而我也高兴的看他离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