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 “教师节” 到了,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大家有没有跟老师道一声“您辛苦了”呢?
那么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你们真的了解“教师节”吗?
家长们又该如何教育小朋友敬爱师长呢?
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教师节的那些事~
什么是“教师”?
教师,也就是我们喊的老师。
严格来说,老师是一种称呼,教师才是一种职业,在古代还有“夫子”“先生”等叫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是最值得尊敬的职业之一。
“教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
古代称“教师”为“师”,与军队有关,主要教授贵族子弟学习射箭、骑马等军事技能,后来才转变为学习知识文化。
“教师”原为军官,随着社会发展,文人任教逐步增多,“教师”变成了一种职业。
“教”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承担者,人们把“教”和“师”合起来称作“教师”,是对该职业认可的逐步提升。
设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但其实,最开始教师节并不是9月10日,而是经过了多次变更,最后才确立的。
那你知道教师节是怎么出现并发展至今的吗?
教师节的由来
最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
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
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创造“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良好氛围。
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用来庆祝教师节和感恩教师。
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就是中国传统礼节,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一起来学习一下古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老师的。
程门立雪
北宋年间,有位叫杨时的人,他七岁就能写诗,八岁能作赋,人称神童。
有一年,杨时去浏阳任职,不辞辛苦绕道洛阳,拜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老师。
一天,杨时与朋友游酢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正值雪季,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老师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向老师请教的时候,要谦卑有礼貌,比如说在当代,学生向老师请教的时候要主动且尽可能多的站立,不能坐着喊老师过来解答问题。
虽然这两个故事,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了。但是小编为大家讲这两个故事目的不仅是让大家效仿他们的行为,更是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那么,你们从中又获得了一些怎样的感悟呢,在学生时代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老师呢?欢迎大家积极留言一起探讨~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感谢您,
引领我从无知到认知,
遍览世界的精彩;
感谢您,
教导我从幼稚到成熟,
体味世事的澎湃。
谢谢您,出现在我的青春年少!
我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的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
教师节,一个属于老师们的节日,而他们却还在忙碌着~
在今天,希望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可以对自己敬重的老师亦或是曾经的师长道一句:
“老师,您辛苦了!祝您教师节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