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 月读书笔记之十:儿童成长的重大迷思
作者是南伊利诺伊大学的两个心理学家,主要分析人们普遍相信,但是是错误的认知。本书有50个迷思,特别讲究学术性,每个观点背后都有大量的参考和实验数据。

1. 加强的亲密联系有利于亲子关系 ?
有人说母乳喂养有利于加强母子关系,应该延长,科学家研究结果是母乳喂养只在第一年有好处,一岁断奶非常合适。 很多育儿专家认为孩子跟母亲同床睡有利于感情养成,而实际上单独睡或和父母一起睡都不会有影响。
2. 小孩哭着睡会伤害成长?
有人认为应该让孩子自己独立谁,哭就让他哭着睡着,而有人则认为应该哄睡,科学家进行几个大规模的随机试验表明,哭着睡没问题,建议是孩子过了六个月大了,就不应该哄睡。哭着睡有利于孩子学会控制感情,养成自然入睡的习惯,哄睡反而不好,失去独立性。
3. 吃太多糖会让孩子过分活跃?
很多人担心吃太多糖让孩子变得过分活跃,特别兴奋,还可能更爱打闹,不好好学习不睡觉。科学家为此做过大量的研究,比如用安慰奖代替糖做对比,结论是吃糖和活跃,儿童多动症没有关系,糖就是糖不是毒品也不是兴奋剂。吃糖多可能对牙齿有损害。
4. 益智节目有利于大脑发育?
莫扎特CD和小小爱因斯坦有没有用? 科学的结果是这些对两岁以下的儿童没有任何帮助,胎教听音乐更是扯。孩子只会模仿近在眼前,活生生的人,电视里面的不算。
5. 头脑体操有利于儿童学习?
我们都知道运动有利于大脑发育,那打着头脑体操的商业项目让孩子做一些特定的动作,比如用手指画一个特定符号,在地上爬,说这能促进大脑发育,科学家调研了这些结果,没有证据表明这个对孩子有任何好处。
6.独生子女容易被惯坏了,更自私?
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肯定被惯坏了,更自私,几乎成了常识。科学家为此做的对比研究非常之多,有人综合分析了141项这样的研究,结论是两点: 第一独生子女在对成就的野心更大,自尊心更强,跟家长关系更好。第二在成熟度,合作,自控力,感情稳定度,社交参与度,外向度和受欢迎程度方面,和其他孩子没有区别。
7. 父母已婚会毁掉孩子一生?
请注意,美国有一半的孩子都在18岁以前经历过父母离婚的剧情。这些孩子没有毁掉,科学家综合分析了67项有关离婚对孩子影响的研究,结论是的确有影响,但影响不大。考虑到贫困家庭更容易离婚,排除贫困因素,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小了。离婚家庭的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也许不是离婚动作本身,而是父母经常争吵。对于经常争吵的家庭而言,离婚比不离好,孩子宁可只跟一位家长生活,也不愿意整天看打仗。
8. 打孩子不好?
有人认为打孩子不好,有人则认为只要打孩子才能记住教训。 科学的研究表明,在短期内制止孩子的一个错误行为,打比单纯的讲理有效。如果你想让孩子吸取教训,追求长期疗效,那么打孩子没有好处。而且打多了又坏处,会伤害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有危害。
9. 性格跟出生顺序有关系?
文艺作品里通常是老大稳重勤勉,中间的孩子懒惰,最好的孩子外向而又积极....... 真实情况时出生顺序对性格影响非常小。
10. 不应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如果你想鼓励孩子的某一个行为,倒垃圾,好好学习,整理房间等,是否可以用金钱或别的物质奖励呢? 本书认为物质奖励可行,这个理由是一开始孩子可能因为物质鼓励而这么做,但是他慢慢会养成习惯,你撤销这个奖励,他也会继续这么做。
这十个迷思给人一种感觉,孩子是一种非常经得起折腾的动物。你让他哭也好,吃糖也好,哪怕你离婚也好,你基本上折腾不坏他们。现代人的生活比过去稳定多了,过去的孩子受那么多苦都没问题,又怎么可能被你用合法的手段毁了一生。这也同时告诉我们,你想把孩子往好了折腾,也很难很难。还是那句话,你是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重要得多。
推荐指数 4.5 颗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