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静默常思自己过,闲言莫论他人非!”这句话是他曾写给我的,当时看到这封信时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到了这个阶段这个年龄,生活的得与失需要得之坦然,失之泰然,就像一句诗中写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终不属于你,而要做的是过好当下。
一首诗中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社会上的诱惑,人的欲望,一切都在发展中变化,变化中发展!而处于变化中的我,却没有清楚的认识自己,自我认知的肤浅造成个人思维的局限,活在自己的思维圈,一味盲目跟风他人,丢失了本真的自己,自己却慢慢变成了曾经讨厌的那个自己,自私、狭隘、狂妄。但有一部分人清楚地认识自己,抓住时代的发展与机遇,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抵制诱惑,成为了二八法则中“二”,成为了高能量人才,站在了金字塔的顶层。

陈果老师在《好的,爱情》写到“多年前读《哲人言行录》,其中有一位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叫泰勒斯。他的一个门生问他:“这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什么?”泰勒斯不假思索地回答:“认识你自己。”另外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尼采也说过相似的话,他说:“你知道吗?离每个人最远的恰恰就是他自己,我们对很多东西都有知,但对我们自己,我们却不是一个知者。”《小王子》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某个星球上的国王对小王子说:“审判自己比审判别人难多了,一个人若能够审判自己,他一定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这是一种儿童的语言。一个人必须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真正学会如何评价自己。人要成长为一个聪明的人,这一关几乎是不能回避的一个坎。所以说,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最近和一位中南林科大的研究生小哥哥交流,他顺利通过了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答辩,也顺利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通过答辩夜的晚上发了一条朋友圈,说道“为什么毕业了还是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单身就单在幼稚的思维,单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单身人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未来的思维聚焦点:不是去找到跟我适合的人,而是要不断修炼自己,让自己成长,提高自己的高度,把自己修炼到可以适合任何人。”
独处,是修炼一个人的最好时光,他利用独处的时光不断精进个人的知识管理,有恩师的指导在多个方面精进,让自己成为多方位人才,把自己修炼到可以适合任何人,这是一位智者,一股清流,就像哲学家帕斯卡所说:“人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微粒,可人的头脑却能思考整片宇宙。”
我之前问他:“为什么要选择读研究生?”他对我说:“上研究啊生,你接触的人和事都不一样,会有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至少你认识的导师,你的师兄师姐,你周围的人大概率不会那么的芸芸众生。”“多读书了让你自己有选择的余地,而不是被人选”不无道理。

未上大学之前,对于孤独我会害怕,会掩盖,会想方设法去逃离,去逃避,想方设法的呼唤朋友,以虚假的繁荣来掩饰内心的脆弱,却不曾享受独处的时光!现在,独处时光是一个人修炼身心的最好时机,爱上独处,享受一时清欢,做自己的思想者。
《好的,孤独》写到“当人不再惧怕直面孤单,而是坦然地安于孤单,那么他也就懂得了尊重孤单,学会了将孤单视为生活之友,而当他在善意地感受孤单的同时,他已然成长为享受孤独的思想者。”
所以,人啊,请认识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