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对阅读进行了专题阐述,如何“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读后让人收获颇多。
一、为什么要阅读
阅读应该和“乐趣”“热情”“引人入胜”等字眼相联系,这些才应该成为人们阅读的理由。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而不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而刻意为之。雷夫的五年级学生自己设计了一份只有三个问题的阅读测验:
1.你是否曾因为老师教得很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时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书?
2.你是否曾因为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
3.你是否曾在睡觉时间偷偷躲在棉被下看书?
这是一个可爱又有趣的测验卷。凡是以上三个问题都答“是”的孩子,注定一辈子爱看书。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二、大人的指导
大人的指导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尤其是作为一个老师,如果自己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她的学生是一定会深受影响的,身教甚于言传;相反,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读书,而自己却是一个不爱阅读的人,自己对要求学生们读的书都不了解其内容或只是一知半解,又如何能引导好孩子共读呢?老师阅读是学生阅读的前提。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哪一次我的阅读功夫没有走在学生的前面,哪一次我的阅读课就上不好。哪一次我的阅读功夫做得充分深入,哪一次的阅读指导课成效一点是令人欣喜的。
老师应该拥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见识,而不止是局限于课本教教材,更应该有能力随时为学生们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读物,教学生从阅读伟大的文学作品中学会生活,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用雷夫老师的话说:一句话,除了基础读本之外什么都不读,只会走入死胡同。
新教育的“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正是从唤醒老师的阅读意识入手,引领师生一起共读。老师要想成为学生阅读路上的领路人,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从战胜惰性开始,从强迫到习惯,进而到爱上读书。要相信,只要老师热爱阅读,她一定能指导她的学生爱上阅读!
三、善用图书馆
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
雅斯贝尔斯不是有句名言吗:“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在图书馆这样一个书籍的海洋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从而触发阅读兴趣,尝到书的甜。这不是教室,不是老师所能给予的。是来自于书籍本身的力量,也是来自于图书馆里阅读的氛围。
当然,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带孩子到图书馆就要尽到引导之责,不能让孩子在茫茫书海中找不到方向。
四、挑选好书
雷夫老师说:帮孩子挑选好书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分享自己爱读的书,继续享受这份阅读的快乐。
老师有责任帮助孩子挑选好的文学作品,选什么,如何选?可以像雷夫老师推荐的,在“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研究历年得奖的好书,读《仙桥之境》《威斯汀游戏》《细数繁星》等;凯迪克大奖得奖名单则是帮助非常年幼的孩子读书找书时不错的参考。
其实我觉得可以有很多种途径,比如名家推荐书目,新教育研究院推荐的阶梯式阅读书目,或者是身边爱读书人的阅读推荐,等等。
但是,无论哪一种途径得到的好书,前提仍旧必须是:我们首先要读过,并爱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兴致更有影响力地推荐给学生们读。最好的方式便是和学生一起共读,为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书,才能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读书。父母也应该积极参与共读,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无论父母或老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
五、让阅读把世界和自己联结起来
雷夫老师说: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边的世界产生联系,他们会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作做决定时的参考。
每个读书的孩子都会从所读的书中汲取到不同的营养,受到思想的启迪。为了加大书的影响效果,最妙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欣赏由他们读过的原著所改编成的电影或演出,带着他们讨论原著和改编后的作品有何不同。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和积极程度,取得最佳阅读效果。
同时要注重阅读与思想的联系,多启发学生们去思考,将书与自己建立联系,引起共鸣,用书中的故事、人物来启发自己的思想,用孩子们发自内心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自己的阅读能力。笑声和泪水是第56号教室的阅读标准,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室的阅读标准。
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我坚信这一点,并愿为培养更多终身阅读的孩子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