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早已把所有的情绪、苦难统统调成了静音模式,不想向人诉说,也不屑向人诉说,只想静静地一个人慢慢消化。
正如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写道的那样:“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
深以为然!
读汪老的文字总能在平凡中得见深意,于日常中拜会哲理。
有位诗人这样写道:“命运给我一地的碎玻璃,我何不将它们制成可以跳舞的水晶鞋。”
疼痛也好,甜蜜也罢,都不会长久,何必执着?
只是把破碎的玻璃制成跳舞的水晶鞋,要格外的小心,以免被刺伤亦或伤及无辜。
越长大越孤单,越年长越喜欢独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5496/eb0d9bb080bc8053.jpg)
很喜欢《百年孤独》里的一段话:
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处的时候,安静、自在,不用周旋于别人的情绪,也不必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自己陪同自己,回归一个真实的自己。
回归真我,独处是必经之路,直达内心深处,与灵魂亲密接触,始见向外索求皆是虚无,唯向内求索方能得见真性。
虽然人是社会性动物,谁也不能活成一座孤岛,但是人始终都要独行,都要落叶归根,回归自我。
很赞成崔恩荣 在《对我无害之人》的一段话:孤独是不得已的。如果执着于人,心就会受伤、崩溃和扭曲。与其成为龌龊而扭曲的人,我宁愿选择超然和孤独。
简直字字珠玑!
如果你与孤独有过亲密接触,你就会爱上她。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5496/7c26504501340bb5.jpg)
一个人可以干许多事情:读书、写作、游泳、健身、品 Coffee or tea、养花弄草……
我国著名绘本画家蔡皋她曾在书中说过对独处的理解:独处的时光是一种孕育的时光。
种子发出芽来,心内开出一朵花,是寂静中的美。这正应了一句话:独处亦有清欢事,未必人生尽相知。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虽然中西方有文化的差异,但是对孤独的解读却是大同小异、殊路同归。
正如哥德所说:「在这个躁动的时代,能够躲进静谧的激情深处的人确实是幸福的。」
静谧的激情深处,如果没有享受过独处时光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尤其是在这个焦虑躁动的时代,“静”中还有半个“争”字,要从喧嚣中争取那分宁静。
so,生而为人,你要学会享受孤独~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5496/2041d4eaaa2d8d2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