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谈到结婚,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有房有车,工作稳定。
结婚的条件,从以往男女双方的感情至上,到如今男女双方的物质至上。有物质,才有感情。没有物质,就没有感情。
既然物质如此重要,难道说满足了物质的婚姻,就一定幸福吗?不见得。
从表格当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物质、经济的发展,离婚率并没有越来越低,反而越来越高。当下的离婚率,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离婚率的四五倍。
以前的人结婚,既没有房子,也没有车子,物质基本是匮乏的,为什么那时候的夫妻不离婚呢?
现在的人结婚,既有了房子,也有了车子,物质基本是丰富的, 为什么现在的夫妻都倾向于离婚呢?
要想回答上述这两个问题,我们就需要结合不同时代的背景,来进行分析。
02
先来谈谈八九十年代的婚姻。
八九十年代的婚姻,基本都有着浓重的“农业社会”属性。那时候的城镇化,才刚开始,人们的观念偏向于传统、保守。
农业社会的婚姻,有三个特点。首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次,嫁猫随猫,嫁狗随狗,结婚都是奔着过一辈子去的;第三,男耕女织的模式突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就是所谓的“父母包办婚姻”。受制于父母长辈,哪怕男女双方再怎么不喜欢,也需要继续过下去。
传统、保守的观念,让无数夫妻都不敢离婚,他们怕被人指指点点。尤其在农村地区,谁要是离婚,谁就会成为被人嚼舌根的对象。
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模式,虽然说有点落后,但还是比较稳定的。不仅有利于集体的稳定,还有利于家族的稳定,更有利于小家庭的稳定。
受到这三点的影响,八九十年代的婚姻,都比较稳定,选择离婚的夫妻少之又少。
当然了,离婚的人比较少,不见得这些夫妻就真的幸福。大部分的夫妻,都是凑合着过一辈子。不过,能“凑合”,算不错了。
03
再来谈谈现阶段的婚姻。
现阶段的婚姻,其实不好划分属性。你说它是工业化、信息化、商业化社会的婚姻,但它又有着农业社会的属性。你说它是农业社会的婚姻,但它又有着商业化社会的特征。
农业社会的婚姻,男方需要给彩礼,女方需要给嫁妆。虽说彩礼很重要,但没有去到天价的地步。彩礼和嫁妆的本身,就是农业社会的属性特征。
现阶段的婚姻,既强调了自由恋爱,可男方依旧需要给彩礼,女方依旧需要给嫁妆,彩礼还去到了天价的地步。彩礼和嫁妆的本身,是农业社会的属性特征;自由恋爱,天价彩礼的本身,是工业化、商业化社会的属性特征。
可见,现阶段的婚姻,是极度矛盾的,就跟“青黄不接”一样。
对于这种青黄不接的婚姻,我们可以给它一个概述:存在物质交易的利益化婚姻。
我选择你,你选择我,这是交易的前提;你满足我的需求,我也满足你的欲望,这是交易的关键;双方都实现了自己的利益,这是顺利结婚的根源。
04
这种存在物质交易的利益化婚姻,看似坚强,实际上特别脆弱。
假设,你是一个有房有车的男人,为了传宗接代,就娶了一个颜值还行的女人。女人跟你结婚,并不是因为爱你,而是觉得你有钱。
突然有一天,你生意失败,或者失业了,收入断崖式下降。对方觉得你这条船要沉了,就会赶紧跳船跑路,而选择其他的码头。
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物质钱财而结合的夫妻,最终也会因为物质钱财的消散而离婚。婚前的信誓旦旦,终究抵不过婚后的生活变故。
有房有车,确实是满足了衣食住行的需求。问题是,双方只有交易,而没有感情,无法长久相处下去,容易为了某些琐事而闹矛盾。
等于是,男人花钱娶了一个会生孩子的陌生女人回家。女人通过献祭自己的生育价值,而暂时嫁给了一个陌生的男人(码头)。
05
有钱有房,婚姻依旧不幸。无爱婚姻的背后,是物欲横流对于人性的扭曲。
重视物质,没有错。可如果只重视物质,而轻视了感情,甚至毫无感情,那人性“趋利避害,自私自利”的一面,就会被无限度放大。
在《琵琶行》中,有这样一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意思是,貌美的琵琶女嫁给了有钱的商人。随着琵琶女容颜衰老,商人也玩腻了,就借口做生意离开了琵琶女。可怜琵琶女留守空船,无限唏嘘。
有房有车,看似结婚的必要条件,实际上是结婚的非必要条件。真正的必要条件,其实是双方同甘共苦的真情。
以前的人尚有真情,如今的人却没有了真情。岂不是越活越不如从前了吗?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