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变妆/装”“动感手势舞”“音阶挑战”“街头尬聊尬撩”…一年内从冷启动到3000万DAU的抖音极速崛起,抢占碎片时间的赛道上又多了位实力强劲的竞争者。
本月监管逐渐收紧,影视版权问题被广电点名。不过3月短视频领域的变化还是多于抖音、快手的冲击有关。
Part1
正面加持VS负面分流?
小视频半路杀出,几家欢喜几家愁
整体低迷,马太效应减弱
本周卡思数据覆盖下的节目,在全网共产生496.4亿播放量,继2月环比减少7%后,本月再度下跌5%,整个短视频领域自春节过后持续处在低迷中。
受抖音、快手的分流影响,短视频领域的马太效应有一定的减弱。播放量前10、前100节目在总体份额中的占比,比之前下降了1-2%。本月950+的强头部节目缺失,虽然粉丝已相对最为忠诚,但也明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平台份额中,短视频平台的占比继续下降,其中秒拍、美拍受到的冲击较大,播放量处在持续且较为明显的下滑态势。长视频平台的变动较小,市场份额持续回升,已接近5成。
休闲娱乐类受影响最大,知识、垂类“隔岸观火”
15s快节奏、上下滑快速切换、左滑返回右滑进入主页,自动重播双击点赞。抖音、快手的简便操作为“杀时间”的诉求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倍速、运镜及易于参与的话题挑战等为用户提供了另一种娱乐体验。
在争夺用户空余时间的赛道上,抖音、快手对趣味休闲类的短视频节目产生了一定的分流冲击,尤其是搞笑、音乐舞蹈等重叠性更强的类别,两者的播放量都大跌21%。
不过观众“一刷就停不下来”的小视频APP对知识纯度较高、垂直度较高领域的冲击不大。这类内容的需求更加固定,用户粘性更高,被抖音、快手直接分流的可能性较小,这类内容难以被简单替代。但影响也不是完全没有,因为人群的休闲时间相对固定,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间接替代效应。只是此影响与休闲娱乐类内容的影响相比,存在感较低。
积极运营可正面加持
人格化运营更容易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结,这点在小视频APP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竖屏、近景/特写的视觉观感,更容易拉近KOL/创作者与观众的距离。抖音、快手的内容生产者主要以网红、达人为主,偏向于个人化运营,粉丝响应较强,这与部分美妆时尚类短视频节目的运作方式不谋而合。
当创作者在小视频社区的号召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很可能对节目有正面加持的作用,在粉丝增长的情况下,带动其他平台的曝光量。
美食类不但是很受欢迎的短视频类别,也是抖音、快手的热门内容,美食视频的创作者可在此类平台上,运用花式转场、特效叠加等技巧,来增强小视频的视觉冲击力,让内容新鲜感更强。也可以尝试一些网红菜,在提升观众参与度的同时,给其他平台带来正面效果。
目前多档美食节目已入驻新平台,其中《爱做饭的芋头SAMA》浓缩原有视频,增添鬼畜元素,带动微博数据快速提升。
面对抖音、快手等对平台及节目的分流冲击,不妨换一个角度看待: 创作者可以顺势优化内容,在新玩法中积极运营,达到扩大影响、二次引流的目的,从中获得正面加持,让节目更上一个台阶。
Part2
生活资讯、运动健康、科技、军事回暖
恢复节前水平
场景的更替影响着观看需求,春节过后多个分类的复苏较为缓慢,观众回到之前的观看习惯需要时间,另外也受春节崛起的抖音、快手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生活资讯类因内容不够垂直,恢复所需时长也会相对更长。
除此之外,各分类面临回温难题也各有千秋,比如运动健康类是500-600分区域的腰部节目数量增加一倍;军事类由于强势节目回归,带动总播放量大增42%;汽车因节后需求大幅回升,恢复后的数据已超过之前的水平;文化教育类因观众忠诚度较高,总播放量稳中有升,受抖音、快手冲击较小。
火热的抖音、快手小视频对短视频节目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在新玩法中优化内容、积极运营,也能让平台为自身进行正面加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