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一讲

作者: 何盛辉 | 来源:发表于2021-07-10 10:31 被阅读0次

心经整篇内容加标题一共268个字,我讲的不是佛经,没有那么高的智慧和能量去讲佛法。名不正言也不顺,我也不是出家人。我只是把心经当中的一两层意思拿出来和各位朋友分享。可以指导我们的修行,让我们看一看心经里面都在讲什么样的智慧,我们按照心经里面的智慧去修正自己,让自己可以变得更自在,变得更从容,变得更有智慧,所以我讲的实在也不是佛法,如果按照佛法的讲解会过于高深。我们绝大多数朋友都听不懂。所以呢,我们往生活化讲。如果有佛法更高深的朋友呢?你也不要去挑剔和指责我,因为实在是水平有限,所以我们只来讲一讲心经如何在生活当中去修正我们自己的行为,让绝大多数的没有那么深的佛法基础的人都能听懂心经在讲什么?我们也不要把心经过于神话。过于神化的时候我们往往更不容易理解他在讲什么。

佛陀本身也是觉悟的人,观世音菩萨也是觉悟的人,所以我们把他当成人给我们讲的话再来理解心经,这样他才能变得简单,而不是那么复杂和难以理解,所以我也只能讲讲心经最浅最浅最浅的解释,其中的一层,两层,所以我也讲不全面,也讲不到那么高的境界!

心经是大般若经其中的一段,大般若经一共600卷,这是其中的一段的精华。心经的版本有很多,流通的范围最广的版本是唐三藏玄奘法师所翻译的版本,来分享的也是分享玄奘法师所翻译的这个版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用汉文翻译过来就是智慧,这里讲的智慧呢,是出世间的智慧,他的原意也是指的出世间的智慧。智慧分成两层:

第一层:世间智慧:叫世智辩聪,世间的智慧让我们在这个红尘中生活的更好的智慧,我们每个人都有世间的智慧,只是多与少,比如说我们会开车,做饭,懂得生活的道理,知道该如何去工作,这都是世间的智慧啊,无非是有的人更聪明一些,有的人没有那么聪明,有的人看事情更通透一些,而有的人没有那么通透,这都是世间的智慧,就是让我们可以生活的更好的方式。

第二层:般若:是超世间的智慧,又分为三种:

1、文字般若:圣贤文化,学习佛经这都是文字,可以给我们带来的智慧,现在这个时代就更便利。通过圣贤的文化,通过书籍,视频,这都是文字般若,当我们有了文字般若的时候,我们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2、观照般若:就是通过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通过关照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自己体悟到的,自己所关照到的,这个叫观照般若,比如我们现在大家每天都用的超话,就是观照般若的地方,我们看到别人的分享。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我通过观察自己的生活,看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我又悟到了什么道理,这个悟道就是自己关照而来的智慧,自己看问题开始变得通透的智慧。

3、实相般若:我们只有学习更多的佛法,学习更多的圣贤文化,有了更多的知识,再加上我们自己不停的观察生活当中的事情,观察别人,关照自己的念头,观照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自然就会生出实相般若。

但是这里面我们要注意的是,往往世间的智慧越多。出世间的智慧越远。这个时候我们所有的心念,都放在了如何让我生活的更好,如何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如何可以学习更多的技能?这个时候反而离出世间的智慧越来越远了!

出世间的智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

举例:有的人说我相信因果,当我们相信因果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出世间的智慧,我们明白因果的时候可能我们有了百分之二十的出世间的智慧,知道了不好的行为,不好的事情不能做,因为做了要承担业力,所以其实出世间的智慧,每个人都有但是不深,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佛法,不断地学习圣贤文化,通过文字般若,再通过观照般若,让自己生更多的实相,明白更多的人生无常。这个时候我们出世间的智慧就会不停的去增加。

再举例:什么叫出世间的智慧?比如说我们人很容易产生两种见解。

一是断见:什么叫断见呢?说我们这一生过去了就没有了,只把当下活好就好了,人死如灯灭呀,你管他什么来世呢?也不一定有!这个就是断见!

二是常见:什么叫常见呢?老百姓经常说一句话,没关系,18年以后依然是一条好汉。等来世我再好好做人。就是我们认为我们可以一直做人,这个就叫常见。来世我们能不能做人不一定的,佛家是讲六道轮回的,如果你这一生做的都是恶业,来世不一定可以投胎做人的,包括生活当中发生的事情,我们总认为是固定不变的,我今天跟一个人有感情,就认为生生世世都不会变,今天的事业是顺利的,就认为这一生我都是顺利了,这都是常见,因为有了这种常见,所以才会产生痛苦和执着,当我们身边的事情,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苦不堪言,开始抱怨,开始痛苦,这是常见。

断见也是一样的。当我们自己没有学习那么多的出世间的智慧,我们开始下断言,我们认为的一定就是对的,这个都是我们自己的主观臆断,所以断见和常见都会让我们产生痛苦,那我们出世间的智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文字般若,才能懂得更多的出世间的智慧,才可以懂得去关照关照自己,照见自己的行为,观察身边的事情,是不是和我们学的文字般若相对应的,这个时候我们才能从里面生出实相般若。

所以实相般若是通过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不断地总结体悟,而得到的实相波罗蜜多,我们译过来叫菠萝蜜菠萝蜜时,就是到彼岸的意思。

同样波罗蜜多也是到彼岸的另外一种说法,智慧到彼岸,我们来先讲到彼岸,我们有多少个彼岸呢?每一件事情都有每一个事情的彼岸。我们为什么要到彼岸去?说明当下在某件事情上是生活在苦海当中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去彼岸。这个彼岸有无数个,有的人修行的境界高一点,他到达的是了脱生死的彼岸,再高一点,它达到佛的彼岸,彼岸成佛。有的人当下因为感情痛苦,我需要度脱当下的痛苦,那就过我们当下的这个彼岸,有的人因为事业痛苦,有人生活在痛苦的苦海之中,那这就是我们当下所要过的彼岸,当下所要过河。

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儿,有一天走到一个海边,这个小女孩儿她是无依无靠的。特别的无助,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到了这里,发现身边也没有朋友。也没有人。自己就很痛苦很无助。这个时候啊来了一条鲨鱼,这个鲨鱼就对小女孩讲话。你来自哪里啊?你想要去哪里呢?这个小女孩又看着那个鲨鱼呀,就问说为什么你长得那么大,而我长得这么小呢?他说因为每个人。当下所呈现的都不一样啊!你当下所呈现的就是你现在该有的那个样子啊。

又问小女孩儿,你要去哪里呢?小女孩说我也不知道我要去哪里啊,然后这个鲨鱼就给他讲我要把你留在岸上呢,你又没有地方可去。可是我要带着你去海里你也生活不了啊,他说要不然这样吧我知道海的另外一边有很多人生活在那里。那个地方很好。小女孩说那个地方有多远呢?这个鲨鱼说很远,可能要走很久。但是那个地方我觉得特别好,小女孩说那你觉得好未必是我觉得好啊,鲨鱼说对啊,我觉得那里的人们生活的很快乐,很幸福,可是你未必那样觉得。所以说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不你留再这里,要不带你去到那里,小女孩说我不想去,我也不知道走多久,我也害怕我不能去的,鲨鱼说如果你要实在不去我就自己走了

小女孩想了想说。要不然我去吧,因为我在这里确实也很无助,如果你也走了我也不知道要去哪呀,我也不知道在这里要呆多久。所以这个小女孩就跟着鲨鱼去了,他们走了很久啊。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小女孩下来了。下来了之后他看到这里有很多人,有高的有矮的有胖的有瘦的有男的有女的有长的好看的又长的不好看的,但是他看到,这里的人好像都很快乐,也没有人来欢迎,这个小女孩儿仿佛所有人都看不见他,但是这个小女孩儿,感受到这里是快乐的。然后呢他就融入到这里,她也变成了快乐的一份子。这时候他似乎忘记了他是从哪里来的,也忘记了那条鲨鱼?他就继续开始课他新的生活,他很快乐,很平静。

这个时候那条鲨鱼呢,就默默地走开了,又来到了海边,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依然重复着那个话题,你是谁呀?我在这里很无助啊,你能不能告诉我我能去哪里呢?鲨鱼又开始重复着他所做的事情,这个故事讲完了。

为什么是鲨鱼呢?因为鲨鱼看上去是凶恶的,看上去是那么不被人喜欢的,那为什么是小女孩儿呢?当我们无助的时候,当我们痛苦的时候谁又不是那个小女孩儿呢?无论脾气有多么暴躁。无论我们表现的有多么强悍。无论我们长的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无论我们是男还是女,你最脆弱无助的那个时候,你生活在苦海的时候,谁又不是那个无助的小女孩儿呢。

生活会有苦难,会有感情的挫折,会有事业的不顺呢,会有世事无常的变化,当这些变化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是那个无助的小女孩儿,我们都想找一个那个丑陋的鲨鱼,甚至我们平时都想远离他,可是这个时候我们是无助的,我们是无奈的。我们想请求他帮忙。可是她看上去是那么的吓人,但凡我们有一点办法,我们都不想跟他去到彼岸,但是我们实在无助了,好像他也成为了最后的那根救命的稻草,可是当我们如果早点觉醒的时候,早点去探访一下那个彼岸,我们就能减少一些无助。减少一些痛苦。

当我们以人的眼光去看人的时候就会有丑陋。就会有美丽,就会有强大,就会有弱小,可是你要以那条鲨鱼的眼睛去看人呢?无论你是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无论你表现的有多么强大,你都是弱小的。你都是无助的,如果我们学习佛法用佛心看人呢?无论你当下是快乐的,是痛苦的,是强大的,还是脆弱的。你都是那个无助的众生啊!你都需要到彼岸,因为你在这个人世间一定会有痛苦,一定会有苦恼,一定会有无助的时候?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早点去探索一下那个彼岸呢?

般若波罗蜜多,如何才能探索那个彼岸呢?我们要学习出世间的智慧。不要苦苦的执着在自己当下所拥有的,往往我们追求的世间的智慧越多,我们就看不到出世间的智慧。

所以这个小女孩儿为什么最后会跟着鲨鱼走了呢,太痛苦了,太无助了,这个时候,才想着去彼岸,你看我们今天的很多人不是一样的吗。到了最无助的最痛苦的时候才想着去彼岸,可是不晚呢。这些佛法天天都在给我们讲要放下身边的这一切,要明白世事的无常,要增加出世间的智慧,要到达彼岸,有很多让我们痛苦的事情,我们不停的去增加自己的智慧,自己去度过每一条让我们痛苦的河流,到达每一件事情的彼岸,无论有多少种智慧,无论有多少条痛苦的河流,最后都要归到自己的心啊,所以叫心经,经是什么呢,就是方法,就是道理,我们要学习的是智慧的可以到达,可以过每一条河流到达彼岸的智慧,所以最后我们要修的是心。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妙明真心。可是这里的心经指的不是妙明真心,是我们当下的这颗虚妄之心。烦恼的心,嫉妒的心,嗔恨的心,贪婪的心,索取的心,快乐的心,那我们不停的去学习智慧就是让我们这颗动的心不停的随着世事变化的心,不停地让我们产生痛苦的心去往妙明真心的路上,不停的学习智慧,不停地过每一个苦海的河流到达的每一个彼岸,就是我们不停的明心见性的过程。

修佛就是修心,我们原本的那个妙明真心都是一样的,都是与佛没有差别的,只不过我们当下所想的心不同,我们当下是人是人心,我们当下是神仙就是神仙的心,我们当下是那个小女孩儿就是小女孩儿的那个心,我们当下如果是那个鲨鱼就是鲨鱼的那个新,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动物啊,比如说那个猪就是那个猪心,那个小狗就是狗心,所有终究要回到妙明真心,回到那个佛心,他是和佛无二的,是一样的圆满。所以这个就是我们不断的修行的过程,无论我们当下在哪里,我们当下有多么的无助,我们要知道唯一的路只有我们不停的去增加智慧,去过每一条苦难的河流,到达那个对岸,不停地让自己回到那颗妙明真心,所以整个心经,就是指导我们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经】第一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kc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