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文友毛毛的推荐下,请了一本32开的《心经》小楷帖,现在抄了一半十八遍了。
刚刚,忽然悟到心经的主旨,应该是引导学习的人,要做到凡事没有分别心。对物质尽力去想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眼界,对精神则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即无意识界,那么就可以五蕴皆空,消除一切心灵之苦。
早先,看了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今又看到心经的三世诸佛,再加上自己浅显的人生体验,我觉得关系每个人的冷暖历程,最密切的就是三代人的辐射面:父母亲、本人及子女的交际圈。其实,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人,都是来渡我们的佛,遇见的有缘人给予我们喜怒哀乐的情绪,是它们的观照让我们的心智一点点增长。当经历过属于自身的所有人世间故事,渡尽红尘的是是非非,就会“了无挂碍”的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身外之物,在十几年前我就能做到“得失泰然”了,但对于情感方面的问题,一直是我十分在意的。因为心软和重感情是我的两根软肋,这些年没少吃了关于情感方面的苦。
无论亲情友情爱情,我总是以十二分的真诚去待之,可是除了父母亲和孩子最纯粹的情感之外,没有收到多少用心的回馈。所以,在感情领域里我真的做不到“宠辱不惊”。
我认为,对于任何人而言,只有经历是真实不虚的,如果能在经历中慢慢获得处世的智慧,也算没有虚度光阴吧!
关于《心经》,即使一辈子也不一定能领悟透彻,我抄经这几天能想到的就是这些,还可能有理解偏颇之处。
我想,一个人如果达到了“超然物外”之心境,其必然会有一颗澄净明亮的心灵。
网友评论